| [1] 廖运洪,陈定根,王雅飞.全红杨在德阳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07-108. [2] 陈立丰.全红杨苗木快繁与高位嫁接技术[J].农家顾问,2013(11): 43-44.
 [3] 张金鑫.天然白刺灌丛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4] 孙明霞,王宝增,范海,等.叶片中花色素苷及其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意义[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6):688-694.
 [5] 范振富,高瑞龙,王杰铃.香椿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32(3):35-37.
 [6] 严海燕,董然,金光勋,等.遮荫对富贵草光合特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5):46-59.
 [7] 王瑞,丁爱萍,杜林峰,等.遮荫对 12种阴生园林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9-374.
 [8] 唐前端,陈德富,陈友云,等.红檵木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J].林业科学,2006,42(2):111-115.
 [9] 刘祖棋,张石城.植物抗性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0] 柯世省,金则新,陈贤田.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等 6种阔叶树光合生态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3):363-371.
 [11] Boardman N K. Comparative Photosynthesis of sun and shade plants[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77(28):355-377.
 [12] 李文文,黄秦军,丁昌俊,等.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季节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2):227-233.
 [13] 时丽冉,刘国民.不同光照条件下白车轴草光合日变化分析[J].北方园艺华,2008(3):138-140.
 [14] 胡海姿,张睿,尚爱芹,等.金叶植物色素含量对光强的响应[J].园艺学报,2007,34(3):717-722.
 [15] 李金鹏,董然.3种彩色叶玉簪光合日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10):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