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贤贤.丁香叶乙醇提取物抗猪流感病毒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27-30. [2]	张崇禧,蔡恩博,陈艳,等.暴马丁香抑菌活性、抗氧化作用研究及微量元素的测定[J].食品科学,2010,31(7):131-134.
 [3]	李娟娟,许晓妍,朱文旭,等.淹水胁迫对丁香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2,20(2):43-47.
 [4]	明军,顾万春,刘春,等.丁香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J].世界林业研究,2007,30(3):20-26.
 [5]	明军,顾万春.紫丁香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2):199-204.
 [6]	魏永阳,杨志莹,邱玉宾,等.4种丁香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5):139-144.
 [7]	魏永阳,杨志莹,巩素霞,等.9种丁香的引种适应性研究[J].农学学报,2015,5(12):70-76.
 [8]	张思路.四种植物的抗旱性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1.
 [9]	张义.青海省西宁市22种城市森林植物抗旱抗寒性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0]	姜春歌.木犀科四种植物的抗寒性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1.
 [11]	任利超.白云鄂博矿区13种木本植物引种及耐旱耐寒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12]	许小妍.淹水胁迫对紫丁香和暴马丁香酶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13]	李娟娟.不同丁香对淹水及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14]	许小妍,李娟娟,张会慧,等.盐和淹水双重胁迫对3种丁香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1):48-52.
 [15]	刘强.五种木本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外源物质的作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16]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4-137.
 [17]	李尚中,樊廷录,王勇,等.不同覆膜集雨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4,25(2):458-466.
 [18]	李旭新,刘炳响,郭智涛,等.NaCl胁迫下黄连木叶片光合特性及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9):2479-2484.
 [19]	许大全.光合作用气孔限制分析中的一些问题[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4):241-244.
 [20]	赵春桥,李继伟,范希峰,等.不同盐胁迫对柳枝稷生物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19):6489-6495.
 [21]	乌凤章.NaCl胁迫对高丛越橘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1):2258-2265.
 [22]	张金政,张起源,孙国峰,等.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簪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简[J].草业学报,2014,23(1):167-176.
 [23]	Aro E, Suorsa M, Rokka A, et al. Dynamics of photosystem II: a proteomic approach to thylakoid protein omplex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5,56(411):347-356.
 [24]	Takahashi S, Badger M R. Photoprotection in plants: a new light on photosystem II damage[J]. 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11,16(1):53-60.
 [25]	孙永江,付艳东,杜远鹏,等.不同温度、光照组合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系统II功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191-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