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旭, 高梅香, 张雪萍, 等. 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 37(7):2206-2016. | 
																													
																						| [2] | Jin Ho Lee, Jeong Gu Lee, Seung Tak Jeong, et al. Straw recycling in rice paddy: Trade-off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nd soil carbon stock increase[J].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20, 199. | 
																													
																						| [3] | Yin L C, Zhang L, Yi Y N,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Groundwater Management and Straw Application on Aggregation of Paddy Soils in Subtropical China[J]. Pedosphere, 2015, 25(3). | 
																													
																						| [4] | 王亚芬. 玉米秸秆的机械化处理方式与再利用途径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01):137-138. | 
																													
																						| [5] | 张彬, 杜妍, 钟晓丽, 等. 松辽平原玉米带秸秆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 玉米科学, 2020, 28(06):182-186. | 
																													
																						| [6] | 赵邦青.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23):198-202. | 
																													
																						| [7] | 王红梅, 屠焰, 张乃锋, 等.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五料化”利用现状[J]. 科技导报, 2017, 35(21):81-88. | 
																													
																						| [8] | 吴鹏年, 王艳丽, 侯贤清, 等.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宁夏扬黄灌区滴灌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 土壤, 2020, 52(03):470-475. | 
																													
																						| [9] | 程曼, 解文艳, 杨振兴, 等. 黄土旱塬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27(10):1528-1536. | 
																													
																						| [10] | 季诗域, 王旭东, 石思博, 等. 稻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稻茬麦田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36(05):1181-1188. | 
																													
																						| [11] | 高洪军, 彭畅, 窦森, 等.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20, 28(06):134-141. | 
																													
																						| [12] | 韩锦泽, 匡恩俊, 迟凤琴, 等. 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16,(5):1154-1161. | 
																													
																						| [13] | 于镇华, 李彦生, 金剑, 等. 不同施肥措施对农田黑土剖面土壤酶活性特征的影响[J]. 土壤与作物, 2018, 7(03):276-283. | 
																													
																						| [14] | 孙文颖, 马维伟, 李广, 等. 尕海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动态特征[J]. 草地学报, 2019, 27(01):88-96. | 
																													
																						| [15] | 邓欧平, 李翰, 熊雷, 等. 秸秆、猪粪混施对麦田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 2018, 50(01):86-92. | 
																													
																						| [16] | 窦森. 玉米秸秆“富集深还”与土壤亚表层培肥[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06):1670-1675. | 
																													
																						| [17] | 王秋菊, 刘峰, 焦峰, 等. 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17):43-49. | 
																													
																						| [18] | 董建新, 丛萍, 刘娜, 等. 秸秆深还对黑土亚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及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J/OL]. 土壤学报:1-15[2021-01-31]. | 
																													
																						| [19] | 谭岑, 窦森, 靳亚双, 等. 秸秆深还对黑土耕层根区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0(05):603-609. | 
																													
																						| [20] | 巩闪闪, 刘晓静, 张志勇, 等. 不同施氮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酶活性和氮转化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11):2215-2222. | 
																													
																						| [21] | 袁梦, 邢稳, 罗美玲, 等. 东北稻田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措施下土壤酶群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01):123-130. | 
																													
																						| [22] | 周礼恺, 张志明.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J]. 土壤通报, 1980(5):37-38, 49. | 
																													
																						| [23]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 
																													
																						| [24] | 骆爱兰, 余向阳. 氟啶胺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04):902-906. | 
																													
																						| [25] | 杨鹏鸣, 周俊国. 不同肥料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11):78-80. | 
																													
																						| [26] | 侯贤清, 李荣, 吴鹏年, 等.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含量与玉米生长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09):238-246. | 
																													
																						| [27] | 李玮, 乔玉强, 陈欢, 等.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盈亏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03):561-570. | 
																													
																						| [28] | 汪军, 王德建, 张刚, 等. 连续全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用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05):40-44,62. | 
																													
																						| [29] | 练成燕, 张桃林, 王兴祥. 有机物料对红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1):3922-3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