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绍新, 王宝宝, 李中建, 许洛, 冯健英. 中国鲜食玉米的研究脉络和趋势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8-15. |
[2] |
贾赵东, 马佩勇, 边小峰, 禹阳, 张铅, 刘帅, 谢一芝. 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宁紫薯6号’的选育及育种策略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44-51. |
[3] |
汪和廷, 张从合, 方玉, 褚进华, 严志, 周桂香, 王林, 杨韦, 申广勒, 王慧. 中国气候变化对农作物育种策略影响探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64-74. |
[4] |
钟辉丽, 陆祥生, 刘兴成, 陈天山, 马天伟.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滴灌模式下次生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89-95. |
[5] |
贾晓军,李东方. 天山北坡糯玉米复播蔬菜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2): 19-22. |
[6] |
陈艳萍,孙扣忠,孔令杰,赵文明,管晓春,袁建华. 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9): 12-16. |
[7] |
刘鹏,陆卫平,陆大雷. 结实期渍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5): 49-54. |
[8] |
贾晓军. 北疆膜下滴灌糯玉米品种筛选比较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9): 73-76. |
[9] |
许 玲,魏秀清,章希娟,余 东,陈志峰,黄金松,许家辉. 龙眼果实育种目标性状在正反交后代中的表现[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1): 137-140. |
[10] |
陈坚剑,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糯玉米籽粒体积双列杂交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 234-238. |
[11] |
严华兵,叶剑秋,李开绵. 我国木薯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5): 63-70. |
[12] |
陈明娜 迟晓元 潘丽娟 陈娜 杨珍 王通 王冕 禹山林. 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9): 1-6. |
[13] |
蔡成雄 陈荣丽 周彦民 易红华 蔡治荣 周汝平. 糯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 214-218. |
[14] |
谢业春. 糯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7): 93-97. |
[15] |
陆虎华 薛林 石明亮 程玉静 胡加如 黄小兰. 鲜食糯玉米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 277-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