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8): 91-100.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69
邓博1(), 郭澎1,2, 卫磊嘉1, 陈上茂1, 马泽1, 陈丹1, 毕利东1(
)
收稿日期:
2023-07-31
修回日期:
2023-12-20
出版日期:
2024-03-15
发布日期:
2024-03-10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邓博,男,1999年出生,云南曲靖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低产田改良。通信地址:211100 江苏南京江宁区河海大学佛城西路8号,E-mail:1026769645@qq.com。
基金资助:
DENG Bo1(), GUO Peng1,2, WEI Leijia1, CHEN Shangmao1, MA Ze1, CHEN Dan1, BI Lidong1(
)
Received:
2023-07-31
Revised:
2023-12-20
Published-:
2024-03-15
Online:
2024-03-1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和旱田)下,外源添加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中分别添加生石灰(1 g/kg)、黄腐酸(10 g/kg)、鱼塘底泥(250 g/kg)和生物炭(15 g/kg)4种外源添加物,分析其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外源添加物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旱田>林地>水田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呈耕作层水田>旱田>林地、犁底层旱田>水田>林地的趋势,速效钾含量无明显规律。具体而言,生石灰对碱解氮无显著影响,但使速效磷平均增加14.87%,速效钾平均减少6.19%。黄腐酸对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却导致速效磷平均下降16.36%和速效钾平均下降12.94%。鱼塘底泥显著提高了林地、水田和旱田的土壤速效养分,其中碱解氮平均增加57.68%,速效磷平均增加170.16%,速效钾平均增加20.05%,这表明鱼塘底泥不仅直接提供速效养分,还能促进微生物生长,间接提升土壤肥力。生物炭对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各土样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89.80%和65.02%。综上所述,4种外源添加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有显著差异,其中生物炭和鱼塘底泥的施用对提高土壤肥力尤为有效。
邓博, 郭澎, 卫磊嘉, 陈上茂, 马泽, 陈丹, 毕利东. 外源添加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91-100.
DENG Bo, GUO Peng, WEI Leijia, CHEN Shangmao, MA Ze, CHEN Dan, BI Lidong. Effects of Exogenous Additives on Soil Fert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8): 91-100.
用地类型 | 土样类别 | 发生层次 | 土层深度/cm | 采样地点 |
---|---|---|---|---|
林地 | 普通铁聚水耕 人为土 | 耕作层 | 0~20 | 板栗树林地 (31°55′10″ N,118°58′44″ E) |
犁底层 | 20~40 | |||
水田 | 普通铁聚水耕 人为土 | 耕作层 | 0~15 | 水稻田地 (31°55′11″ N,118°58′45″ E) |
犁底层 | 15~30 | |||
旱田 | 普通土垫旱耕 人为土 | 耕作层 | 0~15 | 菜园 (31°55′17″ N,118°58′51″ E) |
犁底层 | 15~30 |
用地类型 | 土样类别 | 发生层次 | 土层深度/cm | 采样地点 |
---|---|---|---|---|
林地 | 普通铁聚水耕 人为土 | 耕作层 | 0~20 | 板栗树林地 (31°55′10″ N,118°58′44″ E) |
犁底层 | 20~40 | |||
水田 | 普通铁聚水耕 人为土 | 耕作层 | 0~15 | 水稻田地 (31°55′11″ N,118°58′45″ E) |
犁底层 | 15~30 | |||
旱田 | 普通土垫旱耕 人为土 | 耕作层 | 0~15 | 菜园 (31°55′17″ N,118°58′51″ E) |
犁底层 | 15~30 |
用地类型 | 发生层次 | 土层深度/cm | 土壤容重/(g/kg) | 土壤孔隙度/% | pH | 粘粒含量/% | 有机质含量/(g/kg) |
---|---|---|---|---|---|---|---|
林地 | 耕作层 | 0~20 | 1.28±0.05 | 51.84±1.80 | 5.27 | 20.0±0.33 | 16.44±0.66 |
犁底层 | 20~40 | 1.49±0.06 | 43.77±2.17 | 6.40 | 22.6±0.55 | 8.26±0.49 | |
水田 | 耕作层 | 0~15 | 1.21±0.08 | 54.44±3.03 | 6.27 | 27.9±0.27 | 23.10±0.89 |
犁底层 | 15~30 | 1.41±0.05 | 46.87±1.98 | 7.62 | 34.3±0.48 | 6.76±0.83 | |
旱田 | 耕作层 | 0~15 | 1.31±0.06 | 50.63±2.22 | 6.58 | 22.3±0.32 | 18.35±0.46 |
犁底层 | 15~30 | 1.63±0.04 | 38.57±1.63 | 7.45 | 23.1±0.60 | 8.50±0.69 |
用地类型 | 发生层次 | 土层深度/cm | 土壤容重/(g/kg) | 土壤孔隙度/% | pH | 粘粒含量/% | 有机质含量/(g/kg) |
---|---|---|---|---|---|---|---|
林地 | 耕作层 | 0~20 | 1.28±0.05 | 51.84±1.80 | 5.27 | 20.0±0.33 | 16.44±0.66 |
犁底层 | 20~40 | 1.49±0.06 | 43.77±2.17 | 6.40 | 22.6±0.55 | 8.26±0.49 | |
水田 | 耕作层 | 0~15 | 1.21±0.08 | 54.44±3.03 | 6.27 | 27.9±0.27 | 23.10±0.89 |
犁底层 | 15~30 | 1.41±0.05 | 46.87±1.98 | 7.62 | 34.3±0.48 | 6.76±0.83 | |
旱田 | 耕作层 | 0~15 | 1.31±0.06 | 50.63±2.22 | 6.58 | 22.3±0.32 | 18.35±0.46 |
犁底层 | 15~30 | 1.63±0.04 | 38.57±1.63 | 7.45 | 23.1±0.60 | 8.50±0.69 |
[1] |
赵伟霞, 栗岩峰, 张宝忠, 等.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J]. 灌溉排水学报, 2022, 41(9):1-5.
|
[2] |
doi: 10.2478/geosc-2018-0010 URL |
[3] |
doi: 10.1007/s10705-008-9168-0 URL |
[4] |
|
[5] |
李赟, 刘迪, 范如芹, 等.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0):63-69.
|
[6] |
|
[7] |
柴有忠, 张圆圆, 马军伟, 等. 不同酸性改良剂对葡萄园土壤及葡萄品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2):102-107.
|
[8] |
|
[9]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5.04.086 URL |
[10] |
|
[11] |
李志鹏, 刘浩, 于晓娜, 等. 黄腐酸对植烟土壤改良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J]. 土壤通报, 2016, 47(4):914-920.
|
[12] |
罗玉兰, 罗国峰, 倪竹君, 等. 鱼塘废弃地土壤特征调查及改良措施[J]. 土壤通报, 2015, 46(1):14-18.
|
[13] |
张义杰, 徐杰, 陆仁窗, 等. 生石灰对林下酸化土壤的调控作用及三七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4):972-980.
doi: 10.13287/j.1001-9332.202204.018 |
[14] |
李静, 李世莹, 李青松. 黄腐酸用量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2, 12(2):54-5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002 |
[15] |
王欢欢, 元野, 任天宝, 等. 生物炭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5):67-7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60099 |
[16] |
|
[17] |
包耀贤, 徐明岗, 吕粉桃, 等. 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方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20):4197-420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20.009 |
[18] |
褚琳琳, 黄荣玉, 赵燕, 等. 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田内-田埂土壤优先流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39(4):115-123.
|
[19] |
李春英, 刘添毅, 刘奕平, 等. 酸性植烟土壤施用石灰的后效探讨[J]. 烟草科技, 2001(7):38-41.
|
[20] |
刘佳欢, 王倩, 罗人杰, 等. 黄腐酸肥料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10):1808-1816.
|
[21] |
胡敏, 向永生, 鲁剑巍. 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值及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04):72-77.
|
[22] |
潘兴兵, 张宗锦, 庞良玉, 等. 攀枝花烟区生石灰施用量与土壤养分及烤烟质量的关系(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12):2707-2710.
|
[23] |
唐莉娜, 熊德中. 酸性土壤施石灰对土壤性质与烤烟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3):87-89.
|
[24] |
|
[25] |
梅旭阳, 高菊生, 杨学云, 等. 红壤酸化及石灰改良影响冬小麦根际土壤钾的有效性[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6):1568-1577.
|
[26] |
赵满兴, 刘慧, 白二磊, 等. 腐殖酸肥或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28(6):981-987.
|
[27] |
邢尚军, 刘方春, 杜振宇, 等. 腐殖酸肥料对杨树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4):126-129,135.
|
[28] |
|
[29] |
朱梓弘, 朱同彬, 杨霖, 等. 中国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影响因子的空间关系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 28(11):2199-2207.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9.11.008 |
[30] |
刘世全, 高丽丽, 蒲玉琳, 等. 西藏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6):54-57,67.
|
[31] |
陈绩, 赵科理, 柳丹, 等. 有机肥料联合东南景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 41(11):1346-1351.
|
[32] |
陈朝阳, 吴平, 陈星峰, 等. 南平市植烟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5):68-76.
|
[33] |
pmid: 12729711 |
[34] |
|
[35] |
吕波, 王宇函, 夏浩, 等. 不同改良剂对黄棕壤和红壤上白菜生长及土壤肥力影响的差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22):4306-431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22.009 |
[36] |
|
[37] |
李九玉, 赵安珍, 袁金华, 等. 农业废弃物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酸度和油菜产量的影响[J]. 土壤, 2015, 47(2):334-339.
|
[38] |
doi: 10.1021/es301029g URL |
[39] |
张祥, 王典, 姜存仓, 等. 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8):979-984.
|
[40] |
|
[41] |
|
[42] |
AL-HARBI,
doi: 10.1300/J028v18n02_03 URL |
[43] |
doi: 10.1111/mbt2.v13.5 URL |
[1] | 于淑慧, 朱国梁, 牟小翎, 董浩, 史桂芳, 郑铮, 张卫建. 花生与绿肥轮作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74-79. |
[2] | 马爱平, 靖华, 亢秀丽, 赵玉坤, 崔欢虎, 黄学芳, 席吉龙. 低山丘陵区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对小麦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01-107. |
[3] | 李春情, 屈用函, 农全东, 农传江, 李雪萍, 茹瑞红, 陈显梅, 钟正阳.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云南文山典型石漠化区土壤肥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66-72. |
[4] | 阚建鸾, 王晓云, 苏建平, 张永春, 汪吉东, 马洪波, 蔡云彤. 不同氮肥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土壤肥力、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69-74. |
[5] | 唐卫东, 魏林源, 康才周, 王多泽, 邱晓娜, 张卫星, 张晓娟. 民勤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93-98. |
[6] | 冯茜, 金丽惠, 薛海清, 岳娅, 苗欢, 苗淑杰, 乔云发. 增温和土壤肥力对大豆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5): 111-117. |
[7] | 宋莉, 秦洁, 黎轩, 武晓燕. 液态地膜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3): 33-37. |
[8] | 李雪梅, 舒英格.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变化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8): 62-69. |
[9] | 李民军, 杜健.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刚察县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6): 51-59. |
[10] | 刘小婷, 王京文, 杨文叶, 张奇春. 配施有机替代肥及缓控肥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5): 77-83. |
[11] | 郭裕娇, 罗璇, 景浩祺, 翁恺麒, 曹正锋, 张扬, 王小治, 陈国宏, 徐琪. 不同“稻鸭共作”系统对土壤酸碱度及养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5): 84-88. |
[12] | 李佳欣, 盖伟玲, 孙显旻, 赵昕, 张晓光, 崔德杰. 基于GIS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肥力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5): 94-101. |
[13] | 徐涛, 石卫刚, 刘扩龙, 徐晓飞, 范佳雪. 青藏高原西部耕地土壤质量现状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1): 75-82. |
[14] | 周献增, 杨威, 乔仁桂, 原华彬, 张钰芳, 王学君, 李林波, 王菊英, 杨光. 农艺措施对土壤生境与桑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60-66. |
[15] | 姜冰, 王松涛, 孙增兵, 张海瑞, 王建, 刘阳. 基于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的耕地土壤肥力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22-2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