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峥. 高寒城市郊区外来园林树种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22-29. |
[2] |
张梦飞, 李爽, 李运盛, 马海霞, 刘悦秋. 9种绿化树种幼苗抗旱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38-46. |
[3] |
刘东娜, 李兰英, 龚雪蛟, 罗凡, 王勤. 峨眉山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3): 103-109. |
[4] |
王雷宏, 陈永生, 郑玉红. 基于叶片数字纹理特征自动识别胡颓子属植物[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1): 20-25. |
[5] |
郭 斌,马佳琳,郑智礼,王建义,袁建斌,余 敏. 太原市常绿针叶树生态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6): 47-51. |
[6] |
张亚民,张根梅,白保勋,焦书道. 郑州常见乔木树种生态服务价值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3): 50-56. |
[7] |
亚森.吐尔迪,阿丽亚.拜都热拉,祖力甫哈尔.阿不都沙拉木,叶拉阿斯力.沃开西,努尔孜亚.海白布. 新疆农业大学校园内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生物量估算[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5): 48-51. |
[8] |
朱倩玉,姜新强,刘庆超,王奎玲,刘庆华. 青岛地区彩叶树种的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1): 13-19. |
[9] |
于庆福,董胜君,卢彩云,张云程,王海青. 辽西地区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光合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2): 42-45. |
[10] |
白灵娜,王占林,贺康宁,樊光辉,张得芳,谢守忠. 青海4种抗旱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和光照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6): 12-17. |
[11] |
兰彦平,周志军,姚砚武,孙明德. 昌平流村镇3种近濒危地产小苹果树资源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7): 76-80. |
[12] |
张建锋,张德顺,陈光才,吴 灏.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评价及生态效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4): 1-6. |
[13] |
樊哿,彭卫,孙山,刘峻呈.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蘑菇毒性判别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9): 232-236. |
[14] |
李 伟,张翠萍,杨鑫钰. 华南地区6种乡土树种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6): 26-31. |
[15] |
杨盛美. 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1): 15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