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三农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国际视野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取向
    王越, 亢志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6): 148-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146  
    摘要 + 37 )   HTML 2 )    PDF ( 1341KB )( 10 )   

    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也将是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本研究选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回顾其农业绿色发展进程,瞄准政策改革前沿及科技创新导向,总结其发展特点及经验。研究发现,美国农业绿色转型主要面临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减碳固碳压力,其政策改革兼顾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性为目标;欧盟主要面临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新一轮政策改革以单一生态修复为导向、以牺牲农作物产量为代价;日本则因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其政策强调稳定极端天气下高质量农产品的供给。不同发展政策导向下,三大经济体分别演化出了以生物技术为导向的美国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模式、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欧洲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模式、以信息技术与脱碳为导向的日本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模式。“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绿色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与上述发达经济体相比在科技投入强度、科技研发前沿、政策激励效果方面仍存在差距,未来应注重细化绿色发展考核、完善绿色补贴机制、促进产业链主体协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农户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户调研
    刘彪, 王玉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7): 152-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337  
    摘要 + 96 )   HTML 4 )    PDF ( 1637KB )( 34 )   

    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小农户获得规模经济,是推动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基于247份2023年山东省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首先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采纳生产性服务的影响因素,再用ISM模型将影响因素分层讨论,刻画交易成本在农户服务外包行为决策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服务认知、组织便宜、自有农具、小麦产量、农技培训、社会网络、受灾次数、加入合作社和关注粮价能影响农户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为,按决策驱动因素又可划分为“外力驱动型”和“内力驱动型”两条路径。提出构建梯度化服务主体网络与精准服务机制、完善数字赋能与制度协同的双轮驱动体系和实施生产要素系统化改造工程3条建议,以期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化水平研究——以北大荒集团为例
    郭晓宇, 王玉斌, 吴伟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35): 156-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49  
    摘要 + 197 )   HTML 4 )    PDF ( 1270KB )( 223 )   

    研究旨在测度典型农业龙头企业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现代化水平,以期明晰其发展现状,为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从5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测度权重,计算最终得分。研究发现,2008—2022年,北大荒集团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得分由0.296分提升至0.704分。虽然各分公司发展基础不一致,发展模式有所差别,发展速度不同,但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在2008—2022年总体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整体步调基本一致。北大荒集团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处于基本实现阶段,尤其是在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为其他农业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最后从保持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大科技投入和转化、推动人才培养、推进产业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
    郑肖兰, 鲁海菊, 崔昌华, 郑服丛, 谭施北, 习金根, 易克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6): 154-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06  
    摘要 + 214 )   HTML 4 )    PDF ( 1312KB )( 13749 )   

    当前面临着两大世界级问题“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而这两大问题均有一个共通点——碳!那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有哪些呢?人类能否通过农作物及农事操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关联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从上述2个问题出发,从碳元素生态系统循环切入思考。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代表性成果如下:(1)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2)完善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增加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 即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可以从土壤到植物。(3)富含碳元素的肥料主要包括腐植质、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碳肥等。依据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中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小分子有机碳,农民可以通过农事操作增加耕地土壤中有机质,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