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小麦

    《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载有关小麦作物的种植、育种、田间管理等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合评述、经验交流、应用技术、科技简讯、信息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组成本专题,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小麦骨干亲本‘鲁麦14’的育种价值分析
    孙妮娜, 赵明, 王冬梅, 孙亮, 严美玲, 赵倩, 姜鸿明, 于经川, 李林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10): 13-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20068  
    摘要 + 571 )   HTML 12 )    PDF ( 1178KB )( 396 )   

    为更加科学地开展小麦理论研究和提高育种成效,对‘鲁麦14’的构思设计与创制思路、突出特点和以‘鲁麦14’为亲本选育出的品种进行了系统分析。从2001年到2018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江苏、河北、安徽、河南、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天津9省1市的89家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以‘鲁麦14’为亲本直接育成品种39个、间接育成品种92个,这些品种通过9省2市166次审(认)定和36次国家审定。‘鲁麦14’作为新一代骨干亲本,为全国的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市藜麦温室栽培试验初报
    梅丽, 周继华, 王俊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10): 53-5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10100  
    摘要 + 346 )   HTML 9 )    PDF ( 1311KB )( 70 )   

    为探索温室藜麦蔬菜的栽培方法,以北京收获的藜麦籽粒为试验材料,从藜麦蔬菜生长动态监测、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比较、肥效对比、机械播种量筛选、藜麦叶片与籽粒及其他蔬菜的营养成分比较等方面进行报道,旨在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藜麦蔬菜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钾、镁,低钠的健康蔬菜,从播种至采收需要≥10℃积温933.24℃。为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保证群体整齐度,建议选择条播方式,播种量22.5~24 kg/hm 2,产量可达15143.55~15442.95 kg/hm 2。施用羊粪、鸡粪和不施肥比较,以施用羊粪产量较好,可食用部分产量15722.10 kg/hm 2

    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陈昱利, 杨平, 巩法江, 毕海滨, 高明慧, 齐贵, 李华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10): 8-1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20113  
    摘要 + 480 )   HTML 14 )    PDF ( 1365KB )( 84 )   

    为定量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开展施氮试验。结合2017—2018年度试验资料,通过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规律,引入氮素和水分影响因子,构建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的模拟模型S(j,t)=S(W3N300,t)×(1+FN)×(1+FW)。经2016—2017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dap略高外,RMSE值、平均绝对误差da以及相关系数r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程度较好,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麦套花生密矮栽培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国梁 崔秀珍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117-1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117  
    摘要 + 1339 )      PDF ( 267293KB )( 563 )   
    麦套花生密矮栽培,栽培密度以18万穴/hm2最好,在花生盛花末期喷洒多效唑100ug/g能显著地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根的生长,提高单株果数,百果重,双仁率和饱果率,增加产量,密度和多效唑最佳组合是18万穴/hm2 ×100ug/g。产量可达5703.1kg/hm2。
    小麦不同指标对紫外辐射UV-B增加反应敏感性差异的比较
    王传海 郑有飞 何都良 吴国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43-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43  
    摘要 + 1173 )      PDF ( 269716KB )( 744 )   
    本文比较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指标对紫外辐射UV-B增加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不同指标对紫外线增加响应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趋势表现为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生殖生长指标>营养生长指标。在拔节-孕穗期小麦各指标对紫外线增加响应的敏感性最大,且不同器官、不同部位对紫外线增加响应的敏感性也有显著的差异。试验结果对评价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对紫外线增加响应的敏感性适用指标以及合理的选育抗紫外线品种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早熟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 晋麦74号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乔蕊清 卫云宗 刘新月 赵玉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49-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49  
    摘要 + 1422 )      PDF ( 207118KB )( 500 )   
    为了给早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74号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其生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晋麦74号具有前中期发育快,分蘖早而强,成穗率高形成较多的穗数;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抽穗早形成早熟的特点。中后期幼穗发育与籽粒灌浆均较快,其灌浆期长短与对照品种相同,能避开干热风,粒重高而稳定。该品种具有多穗性强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播种期范围广和适应性强的栽培特点。
    不同用途优质小麦籽粒品质、产量与环境效应基因型差异研究
    戴开军 雷国材 安成立 庄竟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52-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52  
    摘要 + 1391 )      PDF ( 295495KB )( 664 )   
    不同优质小麦因其具体用途不同,对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指标要求不同。通过3种不同用途的优质小麦品种在9种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的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品种其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主要决定基因遗传效应,同时水肥效应和品种水肥互作效应对籽粒品质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在水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詹克慧 任亚 王莲花 马素芹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55-5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55  
    摘要 + 1685 )      PDF ( 262170KB )( 543 )   
    本试验选用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细胞质不育系(简称K型)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种研究了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在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的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浅播(3cm)条件下,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种子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而深播(6cm)条件下,不同核基因材料表现出不一致现象,K型不育系豫麦3号及其杂种表现出偏高的出苗率,但不显著;K型不育系S43及其杂种表现出偏低的出苗率,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新引进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分析
    刘三才,李为喜,朱志华,杨庆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73-7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73  
    摘要 + 1655 )      PDF ( 211151KB )( 634 )   
    通过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小麦品种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新引进的澳大利亚小麦材料总体上表现矮秆、蛋白值含量和沉淀值高 ,粉质特性较好且材料间呈现较大的变异。Barunga,Frame,Silverstar三个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优质麦的指标。4个农艺性状除株高与千粒重有显著的负相关外,其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8个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除吸水率相关均不显著外,其它几个性状间有一个或几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影响面条品质的小麦品质性状及其QTLs定位的研究进展
    赵京岚 徐玉芳 李斯深 马艳明 王晶 杨哓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76-7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76  
    摘要 + 1558 )      PDF ( 286168KB )( 676 )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年关于面条品质的研究资料,对影响面条品质的小麦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的含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直链淀粉的含量、淀粉特性、Waxy蛋白、面筋的含量、沉淀值、面团的主要特性等进行了概述,对这些小麦品质性状在染色体上QTLs定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面条专用小麦的选育和我国面条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冬小麦混杂原因与治理技术研究
    陈秀敏 谢俊良 孙书娈 乔文臣 孟祥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80-8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80  
    摘要 + 1141 )      PDF ( 241936KB )( 595 )   
    近年来,小麦生产上出现了明显不同于推广种的杂麦子,其混杂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农田景观,降低了产量水平,还造成农民频频换种增加成本,并给新品种的推广带来极大困难。本项研究通过对河北省7个地区15个县(市)轻、中、重不同混杂程度的126个点的调查研究,模拟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明确了杂麦在生产中发生的普遍率、严重程度与产量的关系,杂麦发生的主体类型和特征特性,确定了主体杂麦是普通六倍体小麦,为农家种,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种传,提出了以种子保纯为主要控制关键的治理途径。
    氮、磷、钾对强(弱)筋小麦品质的效应研究
    赵淑章 王绍中 付国占 季书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152-1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152  
    摘要 + 1478 )      PDF ( 98529KB )( 677 )   
    本文通过四个点统一设计的联合试验,探讨土壤肥力及氮磷钾三元素对强(弱)筋麦几项主要品质的效应。系统测定了小麦植株不同部位各生育阶段氮素含量的变化,从而了解不同品种类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氮素营养机制的差别以及氮磷钾元素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阐明在小麦抽穗期保持旗叶高氮含量是保证强筋小麦优良品质的重要条件。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32-3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32  
    摘要 + 1301 )      PDF ( 120988KB )( 763 )   
    简述了离子束诱变育种的机理,概述了离子束在小麦遗传改良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提高离子注入小麦的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黑龙江省小麦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马 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66-6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66  
    摘要 + 1265 )      PDF ( 62996KB )( 610 )   
    论述了目前小麦品质改良的国内外现状,以及黑龙江省小麦品质的现状,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途径,旨在为今后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研究
    崔党群,聂利红,董中东,刘艳阳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67-6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67  
    摘要 + 1464 )      PDF ( 123077KB )( 572 )   
    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长以及倒一节间茎粗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各节间长和基部节间茎粗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均显著;上部节间长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茎粗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基部节间长和中部茎粗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加性效应次之。一般配合力年际间具有较高的稳定程度。特殊配合力年际间的稳定程度相对较低。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测度和茎秆特性的遗传改良。
    紫外辐射UV-B增加对小麦株高和节间细胞长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 乐毅、石磊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77-7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77  
    摘要 + 1467 )      PDF ( 95206KB )( 576 )   
    研究了UV-B强度增加对小麦株高、各节间长度及各节间纵向细胞个数、细胞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强度增加,小麦株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小麦株高下降是由于节间长度缩短,而节间个数不变,且各节间缩短的百分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穗下第4,5节间的长度缩短对于株高下降影响的效应较大。显微切片测定节间细胞的纵向长度结果表明:穗下第五节间和穗下第四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纵向细胞个数下降,而穗下第三节间和穗下第二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细胞纵向长度缩短。小麦节间缩短和叶片长度的缩短呈显著的正相关。
    抗病、高产、专用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选育研究
    张连晓,张其鲁,李兴明,姜言生,张元国,赵庆柱,付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81-8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81  
    摘要 + 1310 )      PDF ( 64985KB )( 586 )   
    本文通过对小麦新种质潍麦7号的系谱及选育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在小麦育种中选配杂交组合的重要性,并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拓宽小麦遗传基础,解决小麦基因来源狭窄的问题。
    不同有机物料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 冰,王昌全,李廷轩,张锡洲,余剑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123-12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23  
    摘要 + 1489 )      PDF ( 202783KB )( 758 )   
    在施用等量无机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的有机物料。结果表明:泥炭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作用优于褐煤,且以12g/盆(即200.0mg/kg土)为好;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促进和氮素利用的提高上,褐煤比泥炭更好,且以16g/盆(即266.7mg/kg土)为宜。
    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商学芳,王明友 ,杨秀凤 , 赵苏维 , 刘 斌 , 祁士军 ,耿建芬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20-2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20  
    摘要 + 1837 )      PDF ( 179420KB )( 741 )   
    采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提高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器官及整株的相对光合速率和同化量,生育前期主要以提高小麦展开叶片和小麦冠层上部的光合速率和同化量为主,生育后期其冠层下部同化量的提高更为明显;那氏778诱导剂浸种提高了冬小麦各营养器官向穗部和根系输入的比例,有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为小麦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晋东南旱地冬小麦麦草覆盖增产机理及应注意的问题
    桑金梅 牛淑芳 梁菊花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206-20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206  
    摘要 + 1126 )      PDF ( 152045KB )( 525 )   
    经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麦草覆盖可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产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