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贺普超.葡萄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	李鹏程,郭绍杰,李铭,等.葡萄专用覆盖材料对红地球葡萄安全越冬防寒效果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206-210.
 [3]	李荣富,王雪丽,梁艳荣,等.葡萄抗寒性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6):24-26.
 [4]	郭修武,李轶晖,李成祥,等.国内外葡萄砧木研究利用状况及我国新引进的葡萄砧木简介[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1):28-29.
 [5]	牛锦凤,马金萍,李国,等.葡萄砧木品种抗寒性初报[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4):40-50.
 [6]	张文娥,潘学军,王飞.葡萄枝条水分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鉴定[J].中国果树,2007,123(1):14-15.
 [7]	曹建东,陈佰鸿,王利军,等.葡萄抗寒性生理指标筛选及其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1):2232-2239.
 [8]	战吉宬,李德美,主编.酿酒葡萄品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145-156.
 [9]	Ameguo T, Pigeon D, Archilla O. Adaptation to cold tern-perature and response to freezing in roses[J].Acta Hort,2003,21(6):515-520.
 [10]	牛立新,贺普超.生长法作为葡萄抗寒性鉴定的研究[J].果树科学,1991,8(1):40-42.
 [11]	张文娥,潘学军,王飞.葡萄枝条水分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鉴定[J].中国果树,2007,123(1):14-15.
 [12]	高俊风.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3]	王文举,张亚红,王妲,等.长调节剂对红地球葡萄抗寒性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07,28(2):89-93.
 [14]	马爱红,孙秀波,刘长江,等.葡萄多抗砧木的选择与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8):22-25.
 [15]	刘鑫铭,刘崇怀,樊秀彩.葡萄种质资源初级核心群的构建[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1):72-76.
 [16]	郭玉峰.葡萄冻害预防及补救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88-199.
 [17]	谢丽芬,李连国,李晓燕,等.几个引种葡萄品种抗寒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116-119.
 [18]	张文娥,王飞,潘学军.葡萄属12个种45份种质资源抗寒性综合评价[J].中国南方果树,2009,38(3):17-19.
 [19]	樊秀彩,刘崇怀,张颖,等.葡萄种质资源在郑州地区的田间自然冻害调查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9):50-52.
 [20]	史清华,高建社,王军,等.5个杨树无性系抗寒性的测定与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1937-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