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春,韩晓增.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J].土壤,2009,41(1):21-26. [2] 来璐,郝明德,彭令发.土壤磷素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3,1(10):65-67. [3] 向万胜, 黄敏,李学垣.土壤磷素的化学组分及其植物有效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663-670. [4] 鲁如坤.土壤磷素化学研究进展[J].土壤学进展,1990,18(6):l-5. [5] 张宝贵,李贵桐.土壤生物在土壤磷有效化中的作用[J].土壤学报, 1998,36(1): 104-111. [6] 高林,董建新,武可峰,等.土壤类型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1):98-100. [7] 赵莉荣.不同成土母质条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8] 李忠武,罗霄,黄金权,等.红壤丘陵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稻田土壤的肥力特征[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9):73-76. [9] 范业宽, 李世俊. Bowman Cole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分组法的改进[J].土壤通报, 2004, 35(6): 743-749. [10] 黄运湘,王翠红,张杨珠.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类型菜园土壤的磷素状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4):505-508. [11] 庞夙,李廷轩,王永东,等.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1):114-119. [12] 杨珏,阮晓红.土壤磷素循环及其对土壤磷流失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1,10 (3):256-257. [13] 刘建玲,张凤华.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23):175-179. [14] 张林,吴宁,吴彦,等.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7 (20):1775-1778. [15]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6] 王晖,丁伟,许自成,等.贵州烟区紫色土与其他土壤类型养分特点的差异[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3): 22-25. [17] 李军,梁洪波,宛祥,等.烟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成土母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3):2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