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玉米.(2017-03-02)[2017-04-26].http://baike.so.com/doc/5370249-5606124.html. [2]    玉米的主要用途.(2012-09-09)[2017-04-26].http://www.doc88.com/p-989462152068.html.
 [3]    牟锦毅.粮油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8.
 [4]	陈国平.美国的玉米生产及考察后的反思[J].作物杂志,1992,(2):1~4.
 [5]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等.美国高产竞赛简介[J].玉米科学,2004,(4):111~113.
 [6]	陈国平,赵九然.试论超级玉米的育种、栽培模式[C]//陈国平.玉米栽培研究50年——陈国平先生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33~440.
 [7]	刘志全,李万良,路立平,200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启示[J].玉米科学,2007,(6):144~145.
 [8]	陈国平,杨国航,赵明,等.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4):1-4.
 [9]	王明文,彭昌家,罗东洋,等.南充市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7):94-95.
 [10]   布  娅.新疆博州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J].农业科技通讯,2012,(8):156-157.
 [11]   杨  仙,刘小勐,陆军鹏.2010年南阳市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11,(7):26-28.
 [12]   王显立,申流柱,李建华,等.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引种试验与示范[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5):30-34.
 [13]   那  颖.2014年沈阳市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园艺与种苗,2016,(8):76-78.
 [14]   袁恒新,丘维元,徐明珍,等.2009年贵州省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5):69-70.
 [15]   文西强,陈中文,王宏飞,等.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农技服务,2013,30(12):1262-1263.
 [16]   罗荣成,吕宏高,周开学.8个高产玉米新品种的比较试验[J].农技服务,2013,30(9):919,923.
 [17]	马育华.试验统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204-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