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荣田, 时柳, 黄丽莹, 刘长华. 利用分子选择培育水稻‘吉粳88’(hd2/hd4)导入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1-9. | 
																																																																																																																																																																																					
																					| [2] | 侯福银, 杨智青, 金崇富, 时凯, 安晨, 陈长宽. 猪粪沼液施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124-131. | 
																																																																																																																																																																																					
																					| [3] | 刘晓航, 马树庆, 赵晶, 全虎杰, 邓奎才, 柴庆荣. 东北粳稻产量对孕穗期不同时段低温的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91-98. | 
																																																																																																																																																																																					
																					| [4] | 翟彩娇, 张蛟, 崔士友, 陈澎军. 盐逆境对耐盐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1-9. | 
																																																																																																																																																																																					
																					| [5] | 李荣田, 于晓晨, 孔梦莹, 刘长华. 转基因抗虫水稻‘HD2’不同生长发育阶段cry2A*基因表达量[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3): 15-22. | 
																																																																																																																																																																																					
																					| [6] | 李荣田, 马腾旭, 王皓然, 刘长华. 分子标记鉴定与田间性状选择相结合培育水稻‘黑大香1’[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2): 1-9. | 
																																																																																																																																																																																					
																					| [7] | 李荣田, 高士童, 高祎, 刘长华. Bt早粳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及其外源基因的转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9): 56-64. | 
																																																																																																																																																																																					
																					| [8] | 韦叶娜,张  杰,杨国涛,李亚男,范永义,蒋  芬,陈  敬,胡运高. 不同氮素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4): 6-10. | 
																																																																																																																																																																																					
																					| [9] | 曹新国,胡  锋,王美琴,唐小马. 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中籼组合两优6326 特征特性及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9): 222-225.
 | 
																																																																																																																																																																																					
																					| [10] | 游晴如,杨  东,马宏敏,涂诗航,董瑞霞,谢鸿光,黄庭旭,林  琼. 几个水稻新恢复系的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7): 198-198. | 
																																																																																																																																																																																					
																					| [11] | 戴正元,李爱宏,刘广清,张洪熙. 江苏“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11): 132-132. | 
																																																																																																																																																																																					
																					| [12] | 金伟栋,董  遵,杨惠明,徐汝华. 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11): 401-401. | 
																																																																																																																																																																																					
																					| [13] | 王秀萍,张国新,鲁雪林,常  青.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8): 557-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