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邓飞, 薛晓静, 董永彬 , 等. 外引杂交种对HL5311自交系植株形状的改良潜势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44(2):7-14. | 
																													
																						| [2] | 赵久然, 王荣焕 .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15(3):1-6. | 
																													
																						| [3] | Mason L, Zuber M S . Corn leaf orientation effects on light interception,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grain yields[J]. Jounral of Production Ag riculture, 1999,12(3):396-399. | 
																													
																						| [4] | 陈玉君, 邓小华, 肖守斌 , 等.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9):8950-8952. | 
																													
																						| [5] | Liu Y, Wang L W, Sun C L , et al. Genetic analysis and major QTL detection for maize kernel size and weight in multi-environment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14,127(5):1019-1037. doi: 10.1007/s00122-014-2276-0    
																																					URL
 | 
																													
																						| [6] | 刘帆, 石海春, 余学杰 . 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 2005,13(3):17-20. | 
																													
																						| [7] | 何代元, 吴广成, 刘强 , 等.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 种子, 2004,23(2):59-60. | 
																													
																						| [8] | 杨坤, 段正凤, 李福星 , 等. 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间的通径分析[J]. 农技服务, 2016,3(1):69-71 | 
																													
																						| [9] | 王铁固, 赵新亮, 张怀胜 , 等.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41(7):12-16. | 
																													
																						| [10] | 李桂芝, 魏常敏, 周文伟 , 等. 玉米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栽培育种, 2015: 31-32. | 
																													
																						| [11] | 吕莹莹, 张萌, 沈丹丹 , 等. 玉米区域实验品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23(增刊):160-165. | 
																													
																						| [12] | 栗建枝, 成锴, 赵太存 . 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研究[J]. 种子科技, 2018, 1005-2690. | 
																													
																						| [13] | 王楠, 王树星, 张乐 , 等.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2019(1):23-26. | 
																													
																						| [14] | 谭华, 郑德波, 陈国品 , 等. 玉米若干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J]. 中国种业, 2008(增刊):57-59. | 
																													
																						| [15] | 王有芳, 李少勇, 王凌汉 , 等. 玉米果穗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03,3(10):30-31. | 
																													
																						| [16] | 余学杰, 石海春, 柯永培 , 等. 一个玉米F2:3群体主要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分析[J]. 玉米科学, 2008,16(3):22-25. | 
																													
																						| [17] | 希日格勒, 李春辉, 郭世华 . 春玉米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0,31(3):106-110. | 
																													
																						| [18] | 闫海霞, 刘家友, 吴伟华 . 夏玉米主要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1(9):7-9,50. | 
																													
																						| [19] | 陈灿, 林秀芳, 陈勤平 , 等. 广西不同产量水平普通玉米穗部性状与其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5,46(5):760-765. | 
																													
																						| [20] | 李召锋, 梁晓玲, 阿布来提 , 等. 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研究[J]. 玉米科学, 2010,18(4):2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