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禹山林, 王传堂, 张吉民, 等. 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8.
|
[2] |
唐兆秀, 徐日荣, 陈湘瑜, 等. 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9号的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1:17-20.
|
[3] |
陈茹艳, 陈剑洪, 郭陞垚, 等.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J]. 农学学报, 2017, 8:25-28.
|
[4] |
郭陞垚, 陈剑洪, 谢少和, 等. 高蛋白红皮花生新品种泉红花1号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12:1308-1311.
|
[5] |
陈永水, 陈剑洪, 郭陞垚, 等. 福建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发展、成效及完善措施[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6:571-576.
|
[6] |
唐兆秀, 陈树玉, 林琼, 等. 福建省花生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12:1219-1222.
|
[7] |
黄金堂, 陈海玲, 郑国栋, 等.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莆花5号的选育[J]. 花生学报, 2014, 4:63-66.
|
[8] |
黄志鹏, 吴海宁, 蒋菁, 等. 单粒精播密度对桂花系列花生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8:1653-1658.
|
[9] |
张佳蕾, 张雷, 林英杰, 等. 单粒精播对花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6:960-969.
|
[10] |
刘俊华, 吴正锋, 李林, 等. 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6:970-977.
|
[11] |
曲杰. 不同密度对单粒播种夏花生开花规律及结实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17:31-35.
|
[12] |
张佳蕾, 郭峰, 苗昊翠, 等. 单粒精播对高产花生株间竞争缓解效应研究[J]. 花生学报, 2018, 2:52-58.
|
[13] |
梁晓艳, 郭峰, 张佳蕾, 等.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7:893-901.
|
[14] |
张佳蕾, 郭峰, 孟静静, 等. 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生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11:1482-1490.
|
[15] |
陈剑洪, 陈永水, 李锦泉, 等. 花生新品种‘泉花551’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5:440-442.
|
[16] |
陈剑洪. 花生新品种泉花551[J]. 中国种业, 2013, 11:75-75.
|
[17] |
修俊杰, 张伯岩. 单粒精播模式下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 11:9-15.
|
[18] |
陈雷, 吴继华, 李可, 等. 花生单粒播种模式初探[J]. 农学学报, 2013, 7:5-7.
|
[19] |
赵长星, 邵长亮, 王月福, 等. 单粒精播模式下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3, 2:1-5.
|
[20] |
丁彬, 谢吉先, 冯梦诗, 等. 单粒精播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9, 4:75-80.
|
[21] |
冯烨, 郭峰, 李宝龙, 等. 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12:2228-2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