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宝元, 马玮, 孙雪芳, 等. 冬小麦—夏玉米高产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J]. 作物学报, 2019, 45(4):589-600. doi: 10.3724/SP.J.1006.2019.81067
 | 
																													
																						| [2] | 马垒. 黄淮海平原不同作物品种间产量差异及其抗旱机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4. | 
																													
																						| [3] | 黄季焜. 新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3):295-300. | 
																													
																						| [4] |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等.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1):1361-1368. | 
																													
																						| [5] | 周加森, 马阳, 吴敏, 等. 不同水肥措施下的冬小麦水氮利用和生物效应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9, 38(9):36-41. | 
																													
																						| [6] | 王树林, 祁虹, 王燕, 等. 麦棉套作模式氮磷钾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4):45-46,76. | 
																													
																						| [7] | 车升国, 袁亮, 李燕婷, 等. 我国主要麦区小麦产量形成对磷素的需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4):869-876. | 
																													
																						| [8] | 董亮, 孙泽强, 王学君, 等. 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调控对小麦产量及土壤不同形态钾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6):37-41. | 
																													
																						| [9] | 翟羽雪, 刘宇娟, 张伟纳, 等. 水氮处理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5):578-583. | 
																													
																						| [10] | 郭培武, 石玉, 赵俊晔, 等.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8):988-994. | 
																													
																						| [11] | 吴大付, 陈红卫, 王小龙. 黄淮海平原水氮耦合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693-694. | 
																													
																						| [12] | 吴永成, 周顺利, 王志敏, 等. 华北地区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动态与残留[J]. 生态学报, 2005(7):1620-1625. | 
																													
																						| [13] | 王启现, 王璞, 王秀玲, 等. 黄淮海平原玉米施氮量对后茬小麦土壤剖面硝态氮和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7):2275-2280. | 
																													
																						| [14] | 任爱霞, 孙敏, 王培如, 等. 深松蓄水和施磷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9):3678-3689. | 
																													
																						| [15] | 陈梦楠, 高志强, 孙敏, 等. 旱地小麦深施磷肥对群体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6(6):395-399. | 
																													
																						| [16] | 于艳梅. 施磷量和磷肥品种对作物产量和塿土磷库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 [17] | 张务帅, 陈宝成, 李成亮, 等. 控释氮肥控释钾肥不同配比对小麦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3):178-183,189. | 
																													
																						| [18] | 尹焕丽, 郭娅, 常凤, 等. 氮磷钾肥优化配施对冬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6):7-12. | 
																													
																						| [19] | 李绍飞, 王仰仁, 孙书洪, 等. 不同节水灌溉方案对冬小麦用水效率及效益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11(3):1-5,8. | 
																													
																						| [20] | 危庆, 赛吉日呼, 王静, 等.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退化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4):63-71. | 
																													
																						| [21] | 李莹莹. 不同水肥配比条件下冬小麦发育特征及其水肥利用效率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9. | 
																													
																						| [22] | 董伟欣, 韩立杰, 张月辰. 春季不同水肥处理对小麦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161-169. | 
																													
																						| [23] | 张志鹏, 傅兆麟.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21(10):36-37,81. | 
																													
																						| [24] | 杨淑巧, 许琦, 刘跃鹏, 等. 冬小麦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J]. 农学学报, 2015, 5(3):5-10. | 
																													
																						| [25] | 周玲, 王朝辉, 李生秀. 旱地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对养分投入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10, 36(7):1192-1197. | 
																													
																						| [26] | 杜宇笑, 李鑫格, 王雪, 等.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素需求特征研究[J]. 作物学报, 2020, 46(11):1780-1789. doi: 10.3724/SP.J.1006.2020.01027
 | 
																													
																						| [27] | 丁锦峰, 黄正金, 袁毅, 等. 稻-麦轮作下9000 kg∙hm-2产量水平扬麦20的群体质量及花后光合特征[J]. 作物学报, 2015, 41(7):1086-1097. | 
																													
																						| [28] | 黄明, 吴金芝, 李友军, 等. 旱地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J].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39(2):163-170. | 
																													
																						| [29] | 邱冠男, 吴跃进, 王永国, 等. 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8):186-191. | 
																													
																						| [30] | 王学春, 李军, 樊廷录. 黄土旱塬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2):242-251. | 
																													
																						| [31] | 刘亚男. 黄土旱塬区冬小麦/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作物生长动态、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 2020. | 
																													
																						| [32] | 陈梦楠, 孙敏, 高志强, 等. 深施磷肥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35(1):47-52. | 
																													
																						| [33] | 邢丹, 李淑文, 夏博, 等. 磷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2):437-442. | 
																													
																						| [34] | 张少民, 郝明德, 柳燕兰. 黄土区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7):159-163. | 
																													
																						| [35] | 王文翔, 孙敏, 林文, 等. 不同降雨年型磷肥对旱地小麦根系特征、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895-905. | 
																													
																						| [36] | 刘德祥. 施肥与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轮作中水肥利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