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30(1)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40.
|
[2] |
张纪卯. 黄山木兰造林技术[J]. 福建林业科技, 1999(1):75-78.
|
[3] |
刘春生, 章艺, 刘鹏, 等.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J]. 浙江林业科技, 2010, 30(1):1-7.
|
[4] |
WANG Y L, EJDER E, YANG J F, et al. New varieties of Magnolia biondii and Magnolia cylindrica (Magnoliaceae) in China[J]. Blumea biodiversity evolution & biogeography of plants, 2013, 58(1):33-38.
|
[5] |
俞芹, 王倩颖, 王宁杭, 等. 4种木兰属植物花粉萌发特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3):505-510.
|
[6] |
刘饶, 蒋燕锋, 许元科, 等. 景宁木兰花粉生活力测定[J]. 浙江林业科技, 2012, 32(5):60-62.
|
[7] |
杜文文, 段青, 杨楠, 等. 30种观叶秋海棠花粉活力检验方法筛选及活力测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34(7):1521-1527.
|
[8] |
张少伟, 李桂荣, 朱自果, 等. 不同无核葡萄品种花粉贮藏及其生活力的测定[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 45(9):49-53.
|
[9] |
曹芳, 李志刚, 李旭新, 等. 大豆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7):66-69.
|
[10] |
王连平, 鲍仁蕾, 胡凤荣. 风信子花粉萌发适宜培养基筛选及活力测定[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17):5809-5815.
|
[11] |
高倩, 黄榜, 张安平, 等. 蜂糖李花粉离体萌发及活力保存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5):123-129,137.
|
[12] |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4):406-409.
|
[13] |
张超仪, 耿兴敏. 六种杜鹃花属植物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2, 30(1):92-99.
|
[14] |
肖玉菲, 马锦林, 蔡娅, 等. 陆川油茶花粉贮藏和离体萌发条件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42(7):1971-1980.
|
[15] |
任飞艳, 陈显, 王士泉. 卵叶海桑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种子, 2021, 40(3):35-39.
|
[16] |
高露璐, 李林芳, 马育珠, 等. 毛叶铁线莲花粉活力测定方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15(11):4667-4672.
|
[17] |
陈景震, 李培旺, 夏栗, 等. 美国梾木(Cornus spp.)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8):62-67.
|
[18] |
聂超仁, 况红玲, 于静亚, 等. 钟花樱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及低温保存技术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8(1):54-58.
|
[19] |
陈玮婷, 夏朝水, 陈昌铭, 等. 6个非洲菊品种的花粉特性及其离体萌发[J].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4):455-460.
|
[20] |
刘成琴, 赵兴旺, 康志钰, 等. 5种通关藤花粉活力测定方法比较[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36(1):179-182.
|
[21] |
胡君艳, 李云, 李宇涵, 等. 银杏花粉生活力测定及贮存方法的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5):148-153.
|
[22] |
张超仪, 耿兴敏. 六种杜鹃花属植物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2, 30(1):92-99.
|
[23] |
段绍凤, 朱春艳, 余成华, 等. 滇龙胆传粉生物学特征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36(4):660-665.
|
[24] |
李佛莲, 徐海燕, 龚洵, 等. 山玉兰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J]. 广西植物, 2017, 37(4):478-484.
|
[25] |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 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M]. 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浙江大学种子科学中心,译.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4.
|
[26] |
SOUZA C R D, OHLSON O D C, GAVAZZA M I A, et al. Tetrazolium test for evaluating triticale seed viability[J]. Revista brasileira de sementes, 2010, 32(3):163-169.
doi: 10.1590/S0101-31222010000300018
URL
|
[27] |
SHARMA A D, RATHORE S V S, SRINIVASAN K, et al. Comparison of various seed priming methods for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vigour and fruit yield in okra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Moench)[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4, 165:75-169.
doi: 10.1016/j.scienta.2013.10.044
URL
|
[28] |
郭军洋, 陈龙正, 曹清河, 等. 黄瓜现采花粉活力最佳染色方法的筛选[J]. 广东农业科学, 2004(6):48-49.
|
[29] |
胡迎峰, 穆帅, 张家祥, 等. 快速测定多花黄精种子活力的TTC染色法条件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27(10):31-32,130.
|
[30] |
余义和, 李桂荣, 王新娟, 等. 蔗糖和硼酸浓度对金光梅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J]. 山西果树, 2006(4):7-8.
|
[31] |
WANG W Q, LIU S J, SONG S Q, et al. Proteomics of seed development, desiccation tolerance, germination and vigor[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5, 86:1-15.
doi: 10.1016/j.plaphy.2014.11.003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