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20): 91-99.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47
收稿日期:
2022-07-28
修回日期:
2022-09-24
出版日期:
2023-07-15
发布日期:
2023-07-10
通讯作者:
臧传富,男,1983年出生,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水文、水文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变化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地理科学学院,Tel:020-85211380,E-mail:作者简介:
管雅芳,女,2002年出生,江西赣州人,本科,主要从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地理科学学院,Tel:020-85211380,E-mail:guanyoux@163.com。
基金资助:
GUAN Yafang(), JIAO Yang, ZANG Chuanfu(
)
Received:
2022-07-28
Revised:
2022-09-24
Online:
2023-07-15
Published:
2023-07-1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揭示韩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状况,为韩江流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采用转移矩阵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概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其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建设用地增加1301.61 km2,耕地减少1013.89 km2,是韩江流域变化最显著的2种土地类型,两者相互转化,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流域东南部的潮汕平原地区;两大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2000—2019年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为“较不安全级—不安全级—较不安全级”,土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后逐渐改善的过程。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态势,需要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来缓解土地生态安全压力。
管雅芳, 焦阳, 臧传富. 韩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91-99.
GUAN Yafang, JIAO Yang, ZANG Chuanfu. Land Use Change in Hanjiang River Basi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0): 91-99.
土地利用类型 | 2020年 | ||||||||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 |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 未利用土地 | 海洋 | 减少量 | ||
1980年 | 耕地 | 9130.411 | 20.132 | 4.708 | 106.795 | 882.243 | 0.010 | 0 | 1013.888 |
林地 | 17.492 | 28776.161 | 53.647 | 31.964 | 287.510 | 14.756 | 0 | 405.370 | |
草地 | 3.857 | 123.346 | 4252.496 | 9.388 | 86.018 | 0.360 | 0 | 222.969 | |
水域 | 6.691 | 2.084 | 1.974 | 977.243 | 36.378 | 0 | 0 | 47.127 | |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 0.473 | 0.538 | 0.204 | 0.833 | 713.993 | 0 | 0 | 2.048 | |
未利用土地 | 0.275 | 1.416 | 1.062 | 0.075 | 2.315 | 38.759 | 0 | 5.143 | |
海洋 | 0.573 | 0.011 | 0.147 | 5.292 | 7.150 | 0 | 0 | 13.172 | |
增加量 | 29.362 | 147.527 | 61.742 | 154.346 | 1301.612 | 15.126 | 0 | — |
土地利用类型 | 2020年 | ||||||||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 |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 未利用土地 | 海洋 | 减少量 | ||
1980年 | 耕地 | 9130.411 | 20.132 | 4.708 | 106.795 | 882.243 | 0.010 | 0 | 1013.888 |
林地 | 17.492 | 28776.161 | 53.647 | 31.964 | 287.510 | 14.756 | 0 | 405.370 | |
草地 | 3.857 | 123.346 | 4252.496 | 9.388 | 86.018 | 0.360 | 0 | 222.969 | |
水域 | 6.691 | 2.084 | 1.974 | 977.243 | 36.378 | 0 | 0 | 47.127 | |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 0.473 | 0.538 | 0.204 | 0.833 | 713.993 | 0 | 0 | 2.048 | |
未利用土地 | 0.275 | 1.416 | 1.062 | 0.075 | 2.315 | 38.759 | 0 | 5.143 | |
海洋 | 0.573 | 0.011 | 0.147 | 5.292 | 7.150 | 0 | 0 | 13.172 | |
增加量 | 29.362 | 147.527 | 61.742 | 154.346 | 1301.612 | 15.126 | 0 | — |
影响因素 | 分析指标 | 主成分 | ||
---|---|---|---|---|
F1 | F2 | F3 | ||
人口 | X1 常住人口 | 0.938 | -0.303 | 0.071 |
X2 人口密度 | 0.905 | -0.409 | 0.047 | |
X3 人口自然增长率 | 0.532 | -0.076 | 0.716 | |
X4 城镇化率 | 0.966 | -0.157 | 0.113 | |
经济发展 | X5 GDP | 0.982 | 0.058 | 0.143 |
X6 人均GDP | 0.984 | 0.063 | 0.122 | |
X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0.964 | 0.171 | 0.166 | |
X8 工业增加值 | 0.965 | -0.113 | 0.172 | |
产业结构与政策 | X9 粮食总产量 | -0.836 | 0.385 | 0.006 |
X10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 -0.905 | 0.397 | -0.030 | |
X11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 0.175 | -0.966 | -0.003 | |
X12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 0.893 | 0.425 | 0.037 | |
人类活动强度 | X13 固定资产投资 | 0.954 | 0.179 | 0.203 |
X1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0.964 | -0.017 | 0.114 | |
X1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0.958 | 0.172 | 0.201 | |
X16 人均耕地面积 | -0.937 | 0.327 | -0.060 | |
环境因素 | X17 气温 | 0.089 | 0.810 | -0.072 |
X18 降水 | -0.007 | -0.032 | 0.920 |
影响因素 | 分析指标 | 主成分 | ||
---|---|---|---|---|
F1 | F2 | F3 | ||
人口 | X1 常住人口 | 0.938 | -0.303 | 0.071 |
X2 人口密度 | 0.905 | -0.409 | 0.047 | |
X3 人口自然增长率 | 0.532 | -0.076 | 0.716 | |
X4 城镇化率 | 0.966 | -0.157 | 0.113 | |
经济发展 | X5 GDP | 0.982 | 0.058 | 0.143 |
X6 人均GDP | 0.984 | 0.063 | 0.122 | |
X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0.964 | 0.171 | 0.166 | |
X8 工业增加值 | 0.965 | -0.113 | 0.172 | |
产业结构与政策 | X9 粮食总产量 | -0.836 | 0.385 | 0.006 |
X10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 -0.905 | 0.397 | -0.030 | |
X11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 0.175 | -0.966 | -0.003 | |
X12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 0.893 | 0.425 | 0.037 | |
人类活动强度 | X13 固定资产投资 | 0.954 | 0.179 | 0.203 |
X1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0.964 | -0.017 | 0.114 | |
X1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0.958 | 0.172 | 0.201 | |
X16 人均耕地面积 | -0.937 | 0.327 | -0.060 | |
环境因素 | X17 气温 | 0.089 | 0.810 | -0.072 |
X18 降水 | -0.007 | -0.032 | 0.920 |
地类 | 逐步回归方程 | 显著水平 |
---|---|---|
城镇用地 | Y1= -0.305×10-15+1.366X1-0.764X8 | R2=0.997,F=521.280 |
其他建设用地 | Y2= -0.503×10-15+1.319X4-0.364X6+0.045X15 | R2=0.994,F=507.857 |
旱地 | Y3= 1.003-0.996X1 | R2=1,F=6470.296 |
水田 | Y4= 0.980-0.994X1 | R2=0.991,F=343.564 |
有林地 | Y5= 1.081-1.061X2 | R2=0.903,F=29.025 |
农村居民点 | Y6= 0.074+0.985X2 | R2=0.949,F=37.579 |
地类 | 逐步回归方程 | 显著水平 |
---|---|---|
城镇用地 | Y1= -0.305×10-15+1.366X1-0.764X8 | R2=0.997,F=521.280 |
其他建设用地 | Y2= -0.503×10-15+1.319X4-0.364X6+0.045X15 | R2=0.994,F=507.857 |
旱地 | Y3= 1.003-0.996X1 | R2=1,F=6470.296 |
水田 | Y4= 0.980-0.994X1 | R2=0.991,F=343.564 |
有林地 | Y5= 1.081-1.061X2 | R2=0.903,F=29.025 |
农村居民点 | Y6= 0.074+0.985X2 | R2=0.949,F=37.579 |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单位 | 安全趋势 | 权重 |
---|---|---|---|---|---|
韩江流域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 压力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负向 | 0.018 |
人口密度 | 人/km2 | 负向 | 0.069 | ||
城镇化率 | % | 负向 | 0.030 | ||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 t | 负向 | 0.024 | ||
工业废水排放量 | ×104 t | 负向 | 0.047 | ||
农用化肥施用量 | ×104 t | 负向 | 0.037 |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正向 | 0.059 | ||
状态 |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 % | 负向 | 0.025 | |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 % | 负向 | 0.053 | ||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 % | 正向 | 0.075 | ||
工业增加值 | ×108元 | 负向 | 0.044 | ||
粮食总产量 | ×104 t | 正向 | 0.067 | ||
建成区面积 | km2 | 负向 | 0.028 | ||
人均耕地面积 | hm2/人 | 正向 | 0.057 | ||
林地面积比重 | % | 正向 | 0.046 | ||
草地面积比重 | % | 正向 | 0.026 | ||
响应 | 财政支出中科学事业费支出 | ×104元 | 正向 | 0.099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正向 | 0.076 |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正向 | 0.023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正向 | 0.012 | ||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 ×104 t | 正向 | 0.023 | ||
经济密度 | ×108元/km2 | 正向 | 0.062 |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单位 | 安全趋势 | 权重 |
---|---|---|---|---|---|
韩江流域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 压力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负向 | 0.018 |
人口密度 | 人/km2 | 负向 | 0.069 | ||
城镇化率 | % | 负向 | 0.030 | ||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 t | 负向 | 0.024 | ||
工业废水排放量 | ×104 t | 负向 | 0.047 | ||
农用化肥施用量 | ×104 t | 负向 | 0.037 |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正向 | 0.059 | ||
状态 |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 % | 负向 | 0.025 | |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 % | 负向 | 0.053 | ||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 % | 正向 | 0.075 | ||
工业增加值 | ×108元 | 负向 | 0.044 | ||
粮食总产量 | ×104 t | 正向 | 0.067 | ||
建成区面积 | km2 | 负向 | 0.028 | ||
人均耕地面积 | hm2/人 | 正向 | 0.057 | ||
林地面积比重 | % | 正向 | 0.046 | ||
草地面积比重 | % | 正向 | 0.026 | ||
响应 | 财政支出中科学事业费支出 | ×104元 | 正向 | 0.099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正向 | 0.076 |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正向 | 0.023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正向 | 0.012 | ||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 ×104 t | 正向 | 0.023 | ||
经济密度 | ×108元/km2 | 正向 | 0.062 |
年份 | 压力指数 | 状态指数 | 响应指数 | 综合指数 | 安全等级 |
---|---|---|---|---|---|
2000 | 0.216 | 0.314 | 0.022 | 0.552 | RU |
2001 | 0.204 | 0.298 | 0.031 | 0.532 | RU |
2002 | 0.178 | 0.267 | 0.023 | 0.469 | U |
2003 | 0.158 | 0.234 | 0.042 | 0.434 | U |
2004 | 0.138 | 0.207 | 0.042 | 0.387 | U |
2005 | 0.142 | 0.207 | 0.043 | 0.392 | U |
2006 | 0.112 | 0.169 | 0.061 | 0.342 | U |
2007 | 0.086 | 0.150 | 0.071 | 0.307 | U |
2008 | 0.080 | 0.136 | 0.079 | 0.295 | U |
2009 | 0.077 | 0.158 | 0.095 | 0.330 | U |
2010 | 0.088 | 0.132 | 0.108 | 0.328 | U |
2011 | 0.087 | 0.116 | 0.124 | 0.328 | U |
2012 | 0.092 | 0.117 | 0.139 | 0.349 | U |
2013 | 0.080 | 0.113 | 0.147 | 0.339 | U |
2014 | 0.091 | 0.099 | 0.166 | 0.356 | U |
2015 | 0.095 | 0.102 | 0.192 | 0.388 | U |
2016 | 0.118 | 0.108 | 0.201 | 0.427 | U |
2017 | 0.134 | 0.119 | 0.230 | 0.483 | U |
2018 | 0.135 | 0.128 | 0.256 | 0.519 | RU |
2019 | 0.139 | 0.158 | 0.267 | 0.564 | RU |
年份 | 压力指数 | 状态指数 | 响应指数 | 综合指数 | 安全等级 |
---|---|---|---|---|---|
2000 | 0.216 | 0.314 | 0.022 | 0.552 | RU |
2001 | 0.204 | 0.298 | 0.031 | 0.532 | RU |
2002 | 0.178 | 0.267 | 0.023 | 0.469 | U |
2003 | 0.158 | 0.234 | 0.042 | 0.434 | U |
2004 | 0.138 | 0.207 | 0.042 | 0.387 | U |
2005 | 0.142 | 0.207 | 0.043 | 0.392 | U |
2006 | 0.112 | 0.169 | 0.061 | 0.342 | U |
2007 | 0.086 | 0.150 | 0.071 | 0.307 | U |
2008 | 0.080 | 0.136 | 0.079 | 0.295 | U |
2009 | 0.077 | 0.158 | 0.095 | 0.330 | U |
2010 | 0.088 | 0.132 | 0.108 | 0.328 | U |
2011 | 0.087 | 0.116 | 0.124 | 0.328 | U |
2012 | 0.092 | 0.117 | 0.139 | 0.349 | U |
2013 | 0.080 | 0.113 | 0.147 | 0.339 | U |
2014 | 0.091 | 0.099 | 0.166 | 0.356 | U |
2015 | 0.095 | 0.102 | 0.192 | 0.388 | U |
2016 | 0.118 | 0.108 | 0.201 | 0.427 | U |
2017 | 0.134 | 0.119 | 0.230 | 0.483 | U |
2018 | 0.135 | 0.128 | 0.256 | 0.519 | RU |
2019 | 0.139 | 0.158 | 0.267 | 0.564 | RU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EB/OL].(2021-05-26)[2022-05-25]. https://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html.
|
[2] |
张虹波, 刘黎明.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77-85.
|
[3] |
谢花林.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8, 28(12):305-6311.
|
[4] |
赵文武, 傅伯杰, 陈利顶, 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水区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J]. 生态学报, 2004(7):1358-1364.
|
[5] |
doi: 10.1126/science.246.4926.101 URL |
[6] |
喻锋, 李晓兵, 王宏, 等.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 地理学报, 2006, 61(6):645-653.
|
[7] |
doi: 10.1007/s11356-021-16080-x |
[8] |
doi: 10.3390/ijerph14111435 URL |
[9] |
蒙吉军, 赵春红, 刘明达.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4):578-590.
|
[10] |
doi: 10.1007/s12665-013-2955-1 URL |
[11] |
张浚茂, 臧传富. 东南诸河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 生态学报, 2019, 39(24):9339-9350.
|
[12] |
邵伟, 黄亮, 罗昊, 等. 韩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定位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9, 31(6):191-192.
|
[13] |
鲁春阳, 齐磊刚, 桑超杰.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解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1):25-27.
|
[14] |
张诗晓, 张浚茂, 张文康, 等. 泛珠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2):573-580.
|
[15] |
曹新向, 郭志永, 雒海潮. 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2):192-195.
|
[16] |
杨春红, 张正栋, 田楠楠, 等. 基于P-S-R模型的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3):209-214.
|
[17] |
后雪峰, 屈清, 江英志, 等. 基于P-S-R模型的揭阳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7(3):83-89.
|
[18] |
doi: 10.1016/j.jenvman.2005.08.019 URL |
[19] |
周迎雪, 李贻学, 孙仪阳, 等. 基于不同评价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11):207-210.
|
[20] |
徐美, 朱翔, 李静芝.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冰川冻土, 2012, 34(5):1265-1272.
|
[21] |
李秀霞, 张希.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9):13-17.
|
[22] |
吴景全, 吴铭婉, 臧传富. 西北诸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估[J]. 干旱区地理, 2021, 44(5):1471-1482.
|
[23] |
doi: 10.1016/j.jss.2005.04.031 URL |
[24] |
张正栋. 广东韩江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综合研究[D]. 广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47-48.
|
[25] |
张正栋, 周永章, 夏斌, 等. 韩江流域下游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以汕头市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1):17-20.
|
[26] |
胡华科, 郑春燕, 凌益芬. 55年来梅州市耕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5):3774-3775,3777.
|
[27] |
doi: 10.1111/gcb.12553 pmid: 24643992 |
[28] |
doi: 10.3390/ijerph111010537 pmid: 25321873 |
[29] |
doi: 10.3390/su13010358 URL |
[30] |
doi: 10.1016/j.ecolind.2019.01.067 URL |
[31] |
doi: 10.1016/j.proenv.2010.10.094 URL |
[32] |
|
[33] |
doi: 10.1016/j.scs.2020.102029 URL |
[34] |
doi: 10.3390/su8121242 URL |
[35] |
史培军, 王静爱, 冯文利, 等.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2):111-119.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06.02.0111 |
[36] |
喻锋, 李晓兵, 陈云浩, 等.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评价[J]. 生态学报, 2006, 26(6):1947-1956.
|
[1] | 刘兆旭, 刘晶, 郑国宏, 李建刚.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土地/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6): 68-76. |
[2] | 韩伟, 徐珊.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82-90. |
[3] | 卜祥, 张永福, 梁田田, 王建国. 基于MODIS数据2001—2019年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阿克苏地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75-83. |
[4] | 吴铭婉, 臧传富, 傅家仪. 松辽流域片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1): 77-85. |
[5] | 朱小文,马能文,胡鹏飞,何盘星. 近20年陇东黄土高原耕地撂荒及其驱动力——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sub>*</sub>[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9): 95-101. |
[6] | 蒋菊芳. 近3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1): 121-126. |
[7] | 春 兰,秦福莹,包玉海. 3个时期达里诺尔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动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3): 100-105. |
[8] | 周皓月,刁利明,郑树峰. 1990-2013年抚远市水田扩张遥感监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1): 140-146. |
[9] | 李红娜,张翰林,董殿波,耿兵,吕卫光,朱昌雄. 水丰湖流域入湖污染物分析及控制措施[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8): 104-111. |
[10] | 张俊平,李净.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4): 105-110. |
[11] | 吴世安,王晶晶,张方. 信阳市1961-2015年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2): 92-99. |
[12] | 肖俊伟,毕如田,荆耀栋,高阳. 黄土高原煤炭开采对小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2): 79-85. |
[13] | 赵永强,王志伟,李海涛. 山西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5): 124-128. |
[14] | 许婧雪,曹银贵. 区域城市化阶段划分与粮食播种面积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6): 188-197. |
[15] | 孙栋元,金彦兆,柴薇薇,胡想全,卢书超,宋增芳,曾建军.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形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5): 80-8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