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宏文. 瑞猴桃属:分类资源驯化栽培[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
[2] |
张童, 黄治昊, 彭杨靖,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软枣猕猴桃在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J]. 生态学报, 2020, 40(14):4921-4928.
|
[3] |
高扬, 贾爱军, 李树海, 等. 天津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 2014, 20(3):94-96.
|
[4] |
苍晶, 王学东, 张达, 等. 软枣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1):77-83.
|
[5] |
KIM J G, BEPPU K, KATAOKA I.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phenolic content and astringency in skin and flesh of hardy kiwifruit resources in Japan[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9(120):551-554.
|
[6] |
LIM S, HAN S H, KIM J, et al. Inhibition of hardy kiwifruit(Actinidia aruguta)ripening by 1-methylcyclopropene during cold storage 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thefruit extract[J]. Food chemistry, 2016(190):150-157.
|
[7] |
姚月英. 丹东地区小浆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22.
|
[8] |
黄国辉. 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 北方果树, 2020(1):41-43,45.
|
[9] |
秦红艳, 许培磊, 艾军, 等. 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型性状多样性及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160-16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1873
|
[10] |
翟盘茂, 廖圳, 陈阳, 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持续性与相态变化的研究综述[J]. 气象学报, 2017, 75(4):527-538.
|
[11] |
柏会子, 肖登攀, 刘剑锋, 等. 1965—2014年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与农业气象灾害时空格局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 34(5):99-105.
|
[12] |
刘玉汐, 任景全, 孙月, 等. 1971—2016年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变化特征及影响[J]. 干旱气象, 2020, 38(4):647-654.
|
[13] |
EDENHOFER O, SEYBOTH K.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J]. Encyclopedia of energy natural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2013, 26(D14):48-56.
|
[14] |
韩振诚, 李苇洁, 吴迪, 等. 软枣猕猴桃在贵州适应性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48(6):136-141.
|
[15] |
孙宏莱, 李翠莹, 刘畅, 等. 软枣猕猴桃栽培园常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 耕作与栽培, 2021, 41(5):66-71.
|
[16] |
王卫东, 胡世鹏. 山东博山中华猕猴桃生长气候条件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11):1207-1210.
|
[17] |
马文, 赵奕兵, 刘新生, 等. 陕西省武功县猕猴桃种植气象条件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 62(3):86-89,121.
|
[18] |
赵金鹏, 王闫利, 陆兴利, 等. 软枣猕猴桃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28(10):1523-1532.
|
[19] |
宋云, 刘中新. 我国猕猴桃种植与气象条件研究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8):41-47.
|
[20] |
赵奕兵, 支玉玺, 查养良. 陕西省武功县猕猴桃生态条件分析与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 2018, 64(5):84-87.
|
[21] |
王颖, 刘晓冉, 程炳岩, 等. 广义极值分布在重庆短历时极值降水中的应用[J]. 气象, 2019, 45(6):820-830.
|
[22] |
管玥, 刘佳鸿, 何奇瑾, 等.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7):606-615.
|
[23] |
毛熙彦, 蒙吉军, 康玉芳. 信息扩散模型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与扩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3):513-518.
|
[24] |
董海涛, 单璐璐, 孟鑫, 等.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丹东蓝莓成熟期高温日灼风险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2):110-1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48
|
[25] |
贺金娜, 刘布春, 刘园, 等. 鲜食葡萄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环渤海主产区瓦房店连阴雨灾害为例[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10):810-820.
|
[26] |
王春乙, 张继权, 霍治国, 等.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气象学报, 2015, 73(1):1-19.
|
[27] |
国家气象局.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
|
[28] |
丁裕国, 申红艳, 江志红, 等. 气候概率分布理论及其应用新进展[J]. 气象科技, 2009, 37(3):257-262.
|
[29] |
王学林, 黄琴琴, 柳军.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南方双季早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11):712-722.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19.11.005
|
[30] |
杨婉蓉, 刘志娟, 苏正娥. 东北三省土壤风蚀天数时空变化及分区评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5):327-339.
|
[31] |
董海涛, 孙擎, 单璐璐, 等. 辽东绿色经济区蓝莓成熟期大风致灾风险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8):924-937.
|
[32] |
孙玉龙, 景华, 孙擎. 河北省苹果大风灾害风险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4):305-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