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7): 118-125.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36
赵鹏程1(), 王倍贝1, 孙硕阳2, 林世杰1, 高宇2(
)
ZHAO Pengcheng1(), WANG Beibei1, SUN Shuoyang2, LIN Shijie1, GAO Yu2(
)
摘要:
石河子地区西梅越冬及春季萌芽开花是关键物候期,探究该地区冬季低气温的变化以及春季终霜灾害风险强度对西梅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1961—2024年11月—翌年5月气温资料和西梅物候期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评价冬季气温变化和终霜冻对西梅生长的影响,并对终霜所造成的灾害风险强度加以研究。研究成果显示,西梅树新生枝条的半致死低温指标为-24.1℃。石河子地区自1961—2024年冬季严寒期低于指标温度的冻害风险高达82.2%。伴随气候变暖,2000年后冻害风险概率降至60.0%,且冷害平均下降22.2个百分点。春季终霜期倾向于更早结束,但其分布相对分散。4月下旬及更晚时期的终霜对西梅树的萌芽和开花构成威胁。4月下旬及以后的终霜风险为53.2%,2000年后下降了28.2个百分点。石河子地区平均终霜灾害风险强度为34.8%,中等灾害风险强度占比为23.4%,严霜灾害风险强度占比为28.1%。2000年后终霜灾害风险强度呈线性方式降低8.6个百分点。在气候变暖的作用下,冬季气温的上升以及霜冻结束时间的提前有益于西梅树安全越冬和春季的萌发生长、开花。即便冬季气温有所上升、终霜冻引发的灾害风险正在减弱,因极端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防冻防霜措施仍是保障石河子西梅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技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