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志坚. 甜玉米品种‘闽甜6855’的遗传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5): 15-20. |
[2] |
张胜全. 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6): 1-5. |
[3] |
姜晓辉,李红建,李崇兴,陈栋,方开星,秦丹丹,吴华玲. 云南白莺山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4): 68-76. |
[4] |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 株行距配置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0): 1-6. |
[5] |
甘 林,代玉立,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侵染不同细胞质玉米品种的病斑型及其致病型群体结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7): 147-151. |
[6] |
农明英,张世鲍,何金宝,高海涛,刘娜,农传江,王献. 不同苗数对“文薏2号” 群体结构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 27-31. |
[7] |
张慧齐,姜丽芳. 配施肥和合理密植对西葫芦制种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3): 59-62. |
[8] |
牛莹莹,廖 康,赵世荣,庞洪翔,徐桂香,江振斌. 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果园群体结构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1): 53-59. |
[9] |
王汉芳,杨 程,李向东,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张德奇,马富举,秦 峰. 不同带状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0): 28-31. |
[10] |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李于,高雪冬. 播期对耐密植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 39-42. |
[11] |
徐芳杰,杜纪红,骆军,张学英,叶正文,曾蓉,戴富明. 间伐对上海地区‘宫川’柑橘密植园改造的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4): 141-146. |
[12] |
师帅 任明莹 任杰 傅松玲 董玉银 凌遵海. 药用植物‘海螺’望春花蕾用林栽培模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2): 223-227. |
[13] |
黄严帅,范袁斌,李炳生,戴学文,张洪程,许 轲.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群体结构和 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9): 122-126. |
[14] |
徐文果,黄廷祥,张国云,曾伟钦,陈志雄,保惠英,张宏芳. 红魔芋密植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9): 200-202. |
[15] |
黄 鹏. 平茬处理对日光温室香椿生长及香椿芽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7): 438-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