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伦梅,潘锋,王定斌,等.不同移栽密度对云烟85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6):33-35. [2]	顾学文,王军,谢玉华,等.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2):258-264.
 [3]	郭月清.烤烟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
 [4]	张锡玉,龙国炳,陈宗义,等.烤烟优质适产栽培与气候生态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6(4):7-14.
 [5]	李海平,朱列书,黄魏魏,等.种植密度对烟田环境、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8,22(5):489-490.
 [6]	李素云,刘光辉,姚雪梅.移栽株距对隆回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3,27(4):337-339.
 [7]	代先强,李沛,叶协锋,等.垄体走向对打顶期烤烟不同部位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4):138-140.
 [8]	汪耀富,孙德梅,韩富根.密度和地膜覆盖对烟田冠层生理特性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3(12):27-30.
 [9]	江豪,陈朝阳,王建明,等.种植密度、打顶时期对云烟85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4):       437-441.
 [10]	徐宸,孙曙光,王勇,等.不同垄向对旺长期烟田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81-84.
 [11]	陈文,刘红恩,王勇,等.烟田微生态环境对烤烟光合作用影响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85-88.
 [12]	国家烟草专卖局.GB/T 2635—1992,烤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13]	洪其琨.烟草栽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8-30.
 [14]	刘全吉,孙学成,胡承孝,等.砷对小麦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2):854-859.
 [15]	杨泽粟,张强,郝小翠,等.半干旱雨养地区春小麦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33):20-27.
 [16]	张广富,赵铭钦,韩富根.烤烟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2011,37(2):187-192.
 [17]	李秧秧,张萍萍,赵丽敏,等.不同氮素形态下小麦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蒸汽压亏缺的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6):1299-1305.
 [18]	赵小光,张耀文,田建华,等.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光合日变化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392-1397.
 [19]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氮肥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索吸收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2(6):888-893.
 [20]	王建林,徐正进.穗型和行距对水稻冠层受光志势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5):422-426.
 [21]	谢立勇,徐正进,林而达,等.水稻灌浆期群体光能截获与利用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5,26(4):207-209.
 [22]	刘开昌,张秀清,王庆成,等.密度对玉米群体冠层内小气候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4):489-493.
 [23]	李文璧,朱凯,段凤云,等.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红花大金元烟田小气候和产值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2):27-32.
 [24]	王三根.植物生理生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5]	王瑞,刘国顺,倪国仕,等.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物积累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2):2288-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