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利梅, 陈晓芬, 汪璇, 崔荣阳, 周涛, 刘刚才. 水肥耦合对紫色土中小麦肥料减施效应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51-56. |
[2] |
薛艳凌, 陈新平, 张伟. 振荡方式对土壤磷素分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3): 80-86. |
[3] |
陈奋林. 紫色土侵蚀区种植福建柏的技术措施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5): 32-36. |
[4] |
黄石德,黄龙为,李建民,黄雍容,黄锦祥,朱洪如.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8): 107-113. |
[5] |
赵丽,贺玉晓,刘刚才,史亮涛,张明忠,戴怡. 干热河谷区紫色土玉米季协调农学、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容许施肥量[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3): 55-63. |
[6] |
郝文静,陈晓燕,胡建新,莫 斌. 紫色土区林地土壤入渗性能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4): 204-209. |
[7] |
姜俊红,汪 军,韦歆娜. 南雄紫色土特性及土壤水分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 215-218. |
[8] |
颜衡祁.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9): 180-184. |
[9] |
刘作云,杨 宁. 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8): 163-167. |
[10] |
朱秀芳 李宜展 潘耀忠 史培军. AquaCrop作物模型研究和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8): 270-278. |
[11] |
刘明,吕爱锋,武建军,李小涵,王前锋. 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2): 165-171. |
[12] |
钱蕊 王连喜 李剑萍 朱赟赟 李琪. 不同播期马铃薯干物质实验与模拟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9): 127-132. |
[13] |
郑磊 江长胜 孙丽娟 刘聪 冉思丹 黄欢 邱昕恺. 地膜覆盖对菜园紫色土壤环境因子及N2O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30): 82-87. |
[14] |
谭正 刘湘南 张晓倩 吴伶. 作物生长模型同化SAR数据模拟作物生物量时域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7): 161-167. |
[15] |
马浩 张岩 尹忠东 高美荣. 川中丘陵紫色土区作物及灌草植被生长模拟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 4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