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红玉, 姚碧娇, 陈媚, 高玲. 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1-6. |
[2] |
石好琪, 丁刘慧子, 邳植, 吴则东. 利用分子标记快速鉴定甜菜育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 61-65. |
[3] |
任海燕,弓桂花,王永康,赵爱玲,薛晓芳,李登科,杜俊杰. 植物胚败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7): 137-141. |
[4] |
杨美丽,王瑞英,陈志梅,王帮太,王志红,郭 华,申亚飞,王 静. 玉米不同基因型诱导系诱导效果研究及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4): 21-24. |
[5] |
刘 杰,李威涛,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 HL-CMS同质异核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的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7): 20-24. |
[6] |
高 艳,唐建卫,殷贵鸿,韩玉林,黄 峰,王丽娜,于海飞,李楠楠,吕永军,张 倩,李顺成,杨光宇,李新平. 培养基对小麦单倍体胚成苗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1): 107-110. |
[7] |
胡一丞,邹芝英,祝璟琳,李大宇,肖炜,韩珏,乐贻荣,王腾,杨弘. 不同生长阶段尼罗罗非鱼IGF1基因表达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5): 107-111. |
[8] |
陈小敏 陈汇林 邹海平.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南繁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 181-186. |
[9] |
惠学娟 高亦珂. 植物单倍体加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5): 251-255. |
[10] |
宁金花 张艳贵 宋忠华. ‘培矮64S’ 在长沙、 海口、 南昌三地的育性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9): 11-15. |
[11] |
宁金花 周伟 周建坤 宋忠华. 不育系P88S在湖南和海南的育性差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 29-32. |
[12] |
成妍 马蓉丽 焦彦生 吴海涛. 辣椒花药培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2): 113-118. |
[13] |
裴晓利 吴泽建 杨亚平 李胜 王建设. 基因型对黄瓜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9): 181-185. |
[14] |
刘德友 赵延明. 不同基因型不同播期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效果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9): 37-39. |
[15] |
张丽华,温树敏,刘桂茹,温静. 利用小麦ⅹ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形成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9): 6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