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春云.优质油菜生理生态和现代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5. 
[2]	周广生,左青松,廖庆喜,等.中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9):2154-2156. 
[3]	吴崇友,肖圣元,金梅.油菜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效果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7):10-16. 
[4]	王汉中.中国油菜产业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1):101-105 
[5]	曹曙明.2014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46-147. 
[6]	吴明亮,官春云,沈宇峰,等.南方稻田油菜全程生产机械化的思考[A].见: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5:54-58. 
[7]	卢晏,吴崇友,金城谦,等.油菜机械化收获方式的选择[J].农机化研究,2008,30(11):240-245. 
[8]	石磊,吴崇友,梁苏宁,等.油菜分段收获齿带式捡拾器的设计与试验[J].中国农机化,2011(4):78-82. 
[9]	李自华,柯保康.农业机械学(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5-7. 
[10]	乌吉斯古楞,刘伟峰,周伟,等.改进设计滚筒式捡拾器实验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31(3):227-230. 
[11]	安军芳,王赟,张涛等.残膜回收机伸缩杆式捡拾滚筒的改进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4,52(3):7-9. 
[12]	王文明,王春光.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研究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2,34(10):221-225. 
[13]	袁彩云,刁培松,张道林.弹齿滚筒捡拾器的设计与运动仿真[J].农机化研究,2011,33(5):73-76. 
[14]	葛菁萍,刘国明,孙红兵,等.响应面发优化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条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8):64-68. 
[15]	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51-52. 
[16]	许曰才,牛海龙,袁红波.统计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65-185. 
[17]	袁志发,贠海燕.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93-195. 
[18]	王连臻,杜小凤,吴传万,等.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法进行小麦抗低温胁迫复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发[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9):63-67. 
[19]	徐向宏,何明珠.试验设计与Design-Expert、SPSS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3-148. 
[20]	邢建宏,陈丽贞,曾淑兰,等.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雷公藤继代增殖培养基[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0):167-172. 
[21]	罗玲,周斌星,郭威,等.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263-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