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冬冬, 张军, 葛梦婕, 刘忠红, 朱晓欢, 李春燕.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晚播小麦‘淮麦36’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7. |
[2] |
洪波, 张泽, 张强, 马怡茹, 易翔, 吕新. 基于数码图像的棉花叶片氮含量估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49-55. |
[3] |
田雨桐, 韩志伟, 赵然, 田永著, 罗广飞, 杨淼. 西南岩溶农业区典型土地利用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89-96. |
[4] |
陈晴晴, 王春林, 张海珊, 张爱芳.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34-139. |
[5] |
王海候, 程月琴, 金梅娟, 刘泽凯, 施林林, 陆长婴. 稻壳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中氮素转化及固定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51-59. |
[6] |
朱静平, 邓秋宏. 尿素深施后模拟水田系统中氮素的迁移转化途径[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66-73. |
[7] |
王政, 刘久羽, 阚宏伟, 黄劭理, 李智, 董树超, 刘杨旭, 李晓婷, 杨晓斌, 李先才. 氮肥运筹对‘红大’烤烟根系形态与烟叶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1-7. |
[8] |
谢洪宝, 关诗洋, 陈一民, 隋跃宇, 彭博, 汤博宇, 焦晓光. 设施菜田土壤氮素淋溶特征及阻控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82-87. |
[9] |
韩旭晨, 董岩, 韩豪杰, 谭艳平, 刘学群, 刘新琼, 徐鑫, 李开, 王春台. 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AVR-Pia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112-121. |
[10] |
葛选良, 杨恒山, 赵培军, 刘晶, 张雨珊. 浅埋滴灌下分期追氮对玉米花后光合特性、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9): 1-7. |
[11] |
王建波, 王继丰, 付晓玲, 钟海秀, 刘赢男, 倪红伟. 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对小叶章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7): 44-50. |
[12] |
曾玥, 李龙国, 李一晗, 谭霄, 谭博. 外源Si对水稻生长状况及稻瘟病抗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3): 141-147. |
[13] |
付晓玲, 倪红伟, 刘赢男, 王建波, 王继丰. 不同氮素形态对湿地小叶章氮吸收和N2O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15-21. |
[14] |
刘晓峰, 查道喜, 朱启法, 徐方正, 陈洋, 张广雨, 王学瑛, 薛琳, 许立峰, 张忠锋, 徐海清, 张洪博. 光照诱导太子参叶片黄化的机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 68-74. |
[15] |
王梦柳, 樊卫国, 官纪元, 龚芳芳, 何春丽. 营养液pH变化对刺梨苗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9): 2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