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卢玢宇, 杨波, 裴占江, 等. 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10):1659-1664.
|
[2] |
李三爱, 居辉, 池宝亮.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进展阴[J].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26(2):106-111.
|
[3] |
候西勇. 1951—2000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08, 31(5):723-729.
|
[4] |
HANKS R J. Yield and water-use relationships: An overview[A].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1989, 35:623-684.
|
[5] |
村田吉男. 光合作用与水稻最高产量上限[Z].1966.
|
[6] |
李振杰, 段长春, 金莉莉, 等. 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7):2181-2190.
|
[7] |
何佳, 扬荣, 周旗. 近55年宝鸡市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诊断[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28(11):66-69.
|
[8] |
王素艳, 霍治国, 李世奎, 等. 中国北方冬小麦的水分亏缺与气候生产潜力——近40年来的动态变化研究阴[J].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1):121,130.
|
[9] |
侯光良, 刘允芬. 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J]. 资源科学, 1985(3):52-59.
|
[10] |
陈明荣, 龙斯玉. 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区划的探讨[J]. 资源科学, 1984, 17(3):72-79.
|
[11] |
龙斯玉. 我国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地理分布[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29(3):579-587.
|
[12] |
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省统计年鉴——2019[M]. 广州: 广东省统计出版社, 2020.
|
[13] |
庞艳梅, 陈超, 徐富贤, 等.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28(11):1661-1672.
|
[14] |
ANG B W. The LMDI 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 Practical guide[J]. Energy policy, 2003, 33(7):867-871.
doi: 10.1016/j.enpol.2003.10.010
URL
|
[15] |
张志高, 耿益新, 蔡茂堂, 等. 1978—2017年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及趋势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6):247-253.
|
[16] |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1961—2015年贵州省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趋势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2):114-122.
|
[17] |
康西言, 马辉杰. 河北省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与区划[J].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29(1):37-41.
|
[18] |
罗永忠, 成自勇, 郭小芹. 近40a甘肃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1, 31(1):221-229.
|
[19] |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等. 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资源利用效率[J]. 资源科学, 2021, 43(6):1234-1247.
doi: 10.18402/resci.2021.06.14
|
[20] |
吴宜进, 熊安元, 杨荆安, 等. 湖北的气候生产力与农业持续发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8(4):405-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