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云双, 曾亚文, 闵康, 等. 藜麦功能综合研究与利用[J]. 生物技术进展, 2015(5):340-346.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5.05.03
|
[2] |
王展静, 赵习武, 陆国权, 等.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2):296-301.
|
[3] |
黄青云, 徐夙侠, 黄一锦, 等. 藜麦营养学、生态学及种质资源学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3):292-298.
|
[4] |
吕树鸣, 莫庆忠, 邹盘龙, 等. 5个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地区的适应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46(7):15-17.
|
[5] |
阙淼琳, 蒋玉蓉, 曹美丽, 等. 响应面试验化藜麦种子多酚提取工艺及其品种差异[J]. 食品技术, 2016, 37(4):7-12.
|
[6] |
袁飞敏, 权有娟, 陈志国. 不同钠盐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32):182-187.
|
[7] |
李成祖. 格尔木市藜麦引种技术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6):94-97.
|
[8] |
刘运华, 毛万珍. 青海共和地区藜麦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 2017, 7(4-5):48-50.
|
[9] |
张彩岳, 沈菊. 1981—2016年乌兰地区藜麦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1):198-201.
|
[10] |
雷玉红, 李海凤, 颜亮东, 等. 格尔木地区藜麦种植的气象条件适应性分析[J]. 青海科技, 2019, 2:58-64.
|
[11] |
刘璐, 王景红, 张树誉, 等. 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及认证技术[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9):611-617.
|
[12] |
吉志红, 陈敏, 张心令, 基于GIS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1):61-66.
|
[13] |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新疆喀什红枣种植气象条件分析与气候品质认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1):119-12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70145
|
[14] |
黄娟, 李新建, 吴新国, 等. 库尔勒香梨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3):87-94.
|
[15] |
贾秋兰, 刘金平, 李宏宇, 等. 曹妃甸水稻气候品质的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4):14-16.
|
[16] |
张新刚, 怀山药气候品质认证[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0):97-101.
|
[17] |
肖俊, 谷晓平, 詹沛刚, 等. 贵州省春播西葫芦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5):122-1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90124
|
[18] |
刘纪疆, 张山清, 李盈奎, 等. 基于GIS的托里县春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J]. 新疆农业科技, 2018, 4:6-10.
|
[19] |
汪圣红, 赵仕慧. 基于GIS的贵阳蔬菜栽培气候条件分析及布局研究[J]. 安徽农业科技, 2012, 40(29):14403-14406.
|
[20] |
张谋草, 王琴, 张峰, 等. 庆阳市气候四季变化分析及对作物种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7):110-11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60134
|
[21] |
朱彩芬, 胡桃花. 1957—2017年朔州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2):103-109.
|
[22] |
郭晓宁, 杨延华, 李海凤, 等. 1951—2013年格尔木及周边地区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 9(6):3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