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编制.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
|
[2] |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 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报告[J]. 中国水产, 2021(5):27-36.
|
[3] |
祁真, 杨京平, 刘鹰. 对虾池残饵、粪便及死虾腐解对养殖水质影响的模拟试验[J]. 水产科学, 2004, 23(11):4.
|
[4] |
秦海鹏. 生物絮团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D]. 湛江: 广东海洋大学, 2020.
|
[5] |
张井增, 马建军, 孙志新, 等. 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及瓶颈综述[J]. 河北渔业, 2018(9):48-51.
|
[6] |
赵莹, 潘发林, 杨惠宇, 等. 生物絮团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南方农业, 2022, 16(2):5-7.
|
[7] |
姜艳霞, 杨俊, 管桂萍, 等. 生物絮团养殖中水质调控的碳源策略初探[J]. 水产养殖, 2021, 42(12):30-34.
|
[8] |
韩佳民, 苏胜齐. 生物絮团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概述[J]. 水产科学, 2022, 41(3):491-503.
|
[9] |
唐肖峰. 花鳗鲡综合养殖及系统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和氮磷利用的影响[D].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 2016.
|
[10] |
王博, 秦海鹏, 廖栩峥, 等. 养殖密度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墨吉明对虾免疫、生长和水质的影响[J]. 渔业现代化, 2019, 46(6):61-67.
|
[11] |
孙振. 产絮团微生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
[12] |
朱林, 车轩, 刘兴国, 等.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47(9):1680-1682.
|
[13] |
AVNIMELECH Y, MOKADY S, SCHORODER G L. Circulated ponds as efficient bioreactors for single cell protein production[J]. Israeli journal of aquaculture-bamidgeh, 1989, 41(2):58-66.
|
[14] |
罗国芝, 李文清, 陈佳捷, 等. 生物絮凝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水产, 2013(11):64-67.
|
[15] |
陈昌生, 黄标, 叶兆弘, 等. 南美白对虾摄食、生长及存活与温度的关系[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6(4):296-300.
|
[16] |
安文强, 黎文伟, 谭北平, 等. 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钙、磷的营养需求[J]. 水产科学, 2020, 39(1):1-11.
|
[17] |
刘永士, 臧维玲, 侯文杰, 等. 室内罗氏沼虾幼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19(2):184-189.
|
[18] |
马贵范, 郭文学, 王玲玲, 等. 养殖密度和换水量及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J]. 渔业现代化, 2018, 45(4):21-26.
|
[19] |
朱亦晨, 谭洪新, 罗国芝. 养殖密度对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 29(1):27-35.
|
[20] |
王丽珍. 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J]内陆水产, 2002(7):11.
|
[21] |
陈红彬. 不同养殖密度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浅析[J]. 农家科技, 2013(10):79.
|
[22] |
赖秋明. 我国对虾养殖进程及养殖模式演变[J].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言, 2009(6):37-40.
|
[23] |
盛建海, 韩涛, 王骥腾, 等. 源自生物絮团产絮凝剂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xt1的鉴定及其脱氮特性[J]. 海洋与湖沼, 2018, 49(2):375-383.
|
[24] |
高远, 李甍, 董登攀, 等. 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异养和自养型生物絮团的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养殖水环境的关系[J].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29(6):864-873.
|
[25] |
翁歆之. 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水产, 2022(8):66-68.
|
[26] |
高远, 李甍, 董登攀, 等. 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异养和自养型生物絮团的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养殖水环境的关系[J].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29(6):864-873.
|
[27] |
CRAB R, DEFOIRDT T, BOSSIER P, et al. Biofloc technology in aquaculture: Beneficial effect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Aquaculture, 2012, 356/357:351-356.
doi: 10.1016/j.aquaculture.2012.04.046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