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萧洪东, 陈昌龙, 陈雄, 等. 食荚豌豆品种比较试验[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16(1):16-18.
|
[2] |
刘欣雨, 郑殿峰, 冯乃杰, 等. 寒地豌豆种植技术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 30(4):1-5.
|
[3] |
邹传俊. 淮北冬播豌豆品比试验[J]. 蔬菜, 2011(3):52-55.
|
[4] |
连荣芳, 王梅春, 墨金萍, 等. 豌豆抗旱育种的实践及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 2013(4):41-42.
|
[5] |
缪亚梅, 王学军, 汪凯华, 等. 密度对豌豆苏豌2号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7):1142-1144.
|
[6] |
汪凯华, 王学军, 陈伯森, 等. 食粒型半无叶豌豆苏豌1号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施肥[J]. 江苏农业科学, 2007(6):65.
|
[7] |
赵洋, 冯福学, 赵财, 等. 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密植效应[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7, 2(1):37-43.
|
[8] |
刘华国, 罗兆昌, 禹宗红, 等. 山地食粒豌豆种植密度试验[J]. 云南农业, 2021, 2:80-81.
|
[9] |
杨明太. 不同玉米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表现[J]. 农艺农技, 2018, 23:27-31.
|
[10] |
王利立, 朱永永, 赵彦华, 等. 施氮和根间互作对密植大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的协同效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2):200-210.
|
[11] |
何建栋, 赵明, 穆加耀, 等. 豌豆套种马铃薯综合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4, 12(4):50-56.
|
[12] |
曲靖市农业科学院. DB5303/T 17.1—2017,鲜食豌豆云豌18号技术规程[S]. 曲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7:1-3.
|
[13] |
宗绪晓, 包世英, 关建平, 等.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12-20.
|
[14] |
明道绪.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225-243.
|
[15] |
马育华.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8:200-225.
|
[16] |
王冀川, 万素梅, 徐雅丽, 等. 杂交油菜G101种植密度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8(4):147-149.
|
[17] |
曾宪琪, 杜成章, 张继君, 等. 栽培措施对中豌豆6号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4):70-72.
|
[18] |
刘娜, 胡齐赞, 郭亚飞, 等. 播种期和密度对菜用豌豆浙豌1号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3):321-323.
|
[19] |
蔺海明, 郑华平, 安文芝. 旱地豌豆的适宜保苗密度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 1988, 3:2-5.
|
[20] |
李洁, 张小宁, 晋凡生, 等. 干旱年景下芸豆生长及产量对其密度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2):140-146.
|
[21] |
刘欣雨, 郑殿峰, 冯乃杰, 等. 寒地豌豆种植技术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 30(4):1-5.
|
[22] |
缪亚梅, 王学军, 汪凯华, 等. 密度对豌豆苏豌2号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7):1142-1144.
|
[23] |
汪凯华, 王学军, 陈伯森, 等. 食粒型半无叶豌豆苏豌1号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施肥[J]. 江苏农业科学, 2007(6):140-142.
|
[24] |
刘飞, 邢宝龙, 陈燕妮, 等. 晋北高寒区豌豆种植适宜密度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5):157-159.
|
[25] |
王昶, 杨晓明, 杨发荣, 等. 陇豌1号在西北豌豆种植区最适密度研究[J]. 中国种业, 2011(2):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