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光龙, 唐时嘉, 郭永明. 紫色土系统分类[J]. 土壤, 1989, 21(2):101-103. | 
																													
																						| [2] | 翁昊璐, 慈恩, 连茂山, 等. 重庆市酸性紫色土成因及其对发生分类的意义[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9):32-39. | 
																													
																						| [3] | 薛珂, 郑果, 李德生, 等. 川西地区紫色土抗剪强度水敏性试验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4):95-101. | 
																													
																						| [4] | 慈恩, 唐江, 连茂山, 等. 重庆市紫色土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划分研究[J]. 土壤学报, 2018, 55(3):569-584. | 
																													
																						| [5] | 董艳芳. 我国紫色土的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参比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22(22):69-71. | 
																													
																						| [6] | 黄景, 李志先, 银秋玲, 等. 广西紫色土系统分类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9):947-950. | 
																													
																						| [7] | 李敬王, 陈林, 史东梅, 等. 紫色土崩解特性对容重和含水率的响应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2):68-72,78. | 
																													
																						| [8] | 梅雪梅, 何丙辉, 熊建, 等. 紫色土区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物理特性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9):154-161. | 
																													
																						| [9] | 刘涓, 杜静, 魏朝富, 等. 紫色土区土地整理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10):254-261. | 
																													
																						| [10] | 黄宝玉, 李绍才, 龙凤, 等. 不同风化程度下紫色土营养元素特性比较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4(6):22-26. | 
																													
																						| [11] | 徐世根. 杭州土壤[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 
																													
																						| [12] | 邓利梅, 陆传豪, 刘刚才. 气候因子对紫色土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 18(3):106-113. | 
																													
																						| [13] | 冯小杰, 郑子成, 李廷轩, 等. 暴雨条件下紫色土区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4):738-74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04.013
 | 
																													
																						| [14] | 孙万流. 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水土流失区种植黄花菜探讨[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 34(3):31-32. | 
																													
																						| [15] | 鲍玉海, 丛佩娟, 冯伟, 等.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J]. 水土保持通报, 2018, 38(3):143-150. | 
																													
																						| [16] | 黄田盛. 紫色土区油茶林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地表径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8. | 
																													
																						| [17] | 杨满元, 魏甲彬, 李娟, 等.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3, 10(1):75-85. | 
																													
																						| [18] | 章明奎, 吴梦洁. 亚热带红层母质形成土壤的发生特征与分类问题——以浙江省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 48(2):182-190. | 
																													
																						| [19] | 赵维军, 董奇群, 燕婷婷, 等. 西南紫色土水蚀区坡谱信息熵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9):160-167,342. | 
																													
																						| [20] | 赵维军, 董奇群, 张广迎, 等. 基于GIS的紫色土区地形因子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8):63-70.  doi: 10.13304/j.nykjdb.2019.0220
 | 
																													
																						| [21] | 王朋顺, 李忠意, 冯勃, 等. 微地形下紫色土的矿物组成和pH的耦合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4):310-314. | 
																													
																						| [22] | 罗键. 紫色土横垄地表微地形变化及其土壤侵蚀效应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7. | 
																													
																						| [23] | 王齐齐, 徐虎, 马常宝, 等. 西部地区紫色土近30年来土壤肥力与生产力演变趋势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6):1492-1499. | 
																													
																						| [24] | 谢庭生. 湘中地区不同肥力紫色土旱耕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1):37-40. | 
																													
																						| [25] | 谢军, 方林发, 徐春丽, 等. 西南紫色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与比较[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6):1500-1507. | 
																													
																						| [26] | 杨满元, 杨宁.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1, 8(2):10-16. | 
																													
																						| [27] | 李义玲, 李太魁, 顾令爽, 等.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磷储量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31):133-137. | 
																													
																						| [28] | 罗博, 程永毅, 赵婉彤,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典型紫色土的肥力特征[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4):109-113. | 
																													
																						| [29]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12-193. | 
																													
																						| [30] | SIX J, CALLEWAERT P, LENDERS S, et al. Measuring and understanding carbon storage in afforested soils by physical fractionation[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7, 66(6):1981-1987.  doi: 10.2136/sssaj2002.1981    
																																					URL
 | 
																													
																						| [31] | 刘枭宏, 谌芸, 颜哲豪, 等. 紫色土区草篱根系对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和抗冲性能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21, 30(11):98-107.  doi: 10.11686/cyxb2020420
 | 
																													
																						| [32] | 郭萍, 夏振尧, 高峰, 等. 香根草植物篱对三峡库区坡地紫色土侵蚀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19):105-112. | 
																													
																						| [33] | 陈俊佳, 罗立津, 陈志彪, 等. 肥草协同调控下紫色土油茶园土壤肥力和油茶生长特征[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15(2):1-10. | 
																													
																						| [34] | 李叶鑫, 史东梅, 吕刚, 等. 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7, 48(6):1475-1480. | 
																													
																						| [35] | 刘波, 钟守琴, 魏朝富. 紫色土丘陵区田间道基础及工程处理[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5):3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