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32): 107-115.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293
收稿日期:
2024-03-25
修回日期:
2024-08-24
出版日期:
2024-11-15
发布日期:
2024-11-1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康丽霞,女,1998年出生,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肥力调控。通信地址:832003 新疆石河子北五路石河子大学北苑新区,E-mail:1735963902@qq.com。
基金资助:
KANG Lixia(), LUO Weigui, HOU Zhen'an, MIN Wei, LIU Tao(
)
Received:
2024-03-25
Revised:
2024-08-24
Published:
2024-11-15
Online:
2024-11-12
摘要:
氮肥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会增加农田氮损失,降低氮肥利用率(NUE),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还会引起环境问题。硝化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硝化作用减少氮损失,提高氮利用。尽管硝化抑制剂降低中国农田氧化亚氮(N2O)排放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仍缺乏系统分析。本研究基于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对中国农田N2O减排效应、主要作物产量及农田NUE的影响,以明确土壤pH、施氮量和作物类型对硝化抑制剂应用效果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可使农田N2O排放效应量降低38.66% (P<0.05),主要作物产量效应量增加7.31% (P>0.05),作物氮素吸收效应量和氮肥利用率效应量分别提升10.97% (P>0.05)和25.64% (P>0.05)。不同类型硝化抑制剂中,DMPP对N2O的减排效应最大(57.30%),其次是CP (35.07%)与DCD (32.28%);CP的增产效应最高(12.76%),其次为DCD (5.65%)与DMPP (4.25%)。硝化抑制剂对高氮投入农田(≥300 kg/hm2) N2O的减排效应大于中、低氮投入农田(<300 kg/hm2);硝化抑制剂对中氮投入农田(200~300 kg/hm2)主要作物的增产效应大于高氮和低氮投入农田;硝化抑制剂对中性农田土壤N2O减排和作物增产效应最大,其次是碱性土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硝化抑制剂与氮肥配施的条件下,土壤pH是影响作物产量和N2O排放的主要因素。综上,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能显著降低中国农田N2O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是减少氮肥损失,促进氮肥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
康丽霞, 罗维贵, 侯振安, 闵伟, 刘涛. 硝化抑制剂影响中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主要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2): 107-115.
KANG Lixia, LUO Weigui, HOU Zhen'an, MIN Wei, LIU Tao. Effects of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on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Main Crop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Cropland in China: A Meta-analysi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32): 107-115.
[1] |
|
[2] |
朱兆良.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J]. 土壤学报, 2008(5):778-783.
|
[3] |
|
[4] |
|
[5] |
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13.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
[6] |
焦卫平, 周鹏程, 刘晓波, 等. 氮肥抑制剂在肥料中的应用[J]. 磷肥与复肥, 2022, 37(9):22-25.
|
[7] |
|
[8] |
|
[9] |
陈浩, 李博, 熊正琴, 等. 减氮及硝化抑制剂对菜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7, 54(4):938-947.
|
[10] |
|
[11] |
国艳春, 孙显旻, 曾路生, 等. 添加剂NAM对盐碱地棉花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棉花, 2020, 47(5):27-31,43.
doi: 10.11963/1000-632X.gyczls.20200430 |
[12] |
段文静, 马彤彤, 张永江, 等. 氮肥中不同硝化抑制剂DCD添加比例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11):2095-2106.
|
[13] |
|
[14] |
刘发波, 郎明, 马笑, 等. 硝化抑制剂类型和剂量对不同类型土壤硝化抑制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8):66-75.
|
[15] |
鲁艳红, 聂军, 廖育林, 等. 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1):95-104.
|
[16] |
|
[17] |
武志杰, 史云峰, 陈利军. 硝化抑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08(04):962-970.
|
[18] |
刘瑜, 串丽敏, 安志装, 等.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褐土中尿素转化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12):2496-2502.
|
[19] |
油伦成, 李东坡, 崔磊, 等. 不同硝化抑制剂组合对铵态氮在黑土和褐土中转化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12):2113-2121.
|
[20] |
张婧, 李虎, 王立刚, 等. 京郊典型设施蔬菜地土壤N2O排放特征[J]. 生态学报, 2014, 34(14):4088-4098.
|
[21] |
孙海军, 闵炬, 施卫明, 等. 硝化抑制剂影响小麦产量、N2O与NH3排放的研究[J]. 土壤, 2017, 49(5):876-881.
|
[22] |
杨柳青, 季加敏, 巨晓棠. 硝化/脲酶抑制剂对石灰性潮土N2O减排效果及氮素转化的比较[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3):605-612.
|
[23] |
陈云, 孟轶, 翁文安, 等.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4, 30(1):26-29,3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4 |
[24] |
张俊, 王小昌, 崔晓路, 等. 灌溉量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42(1):123-132,168.
|
[25] |
曾科, 王书伟, 朱文彬, 等.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稻季N2O排放、NH3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土壤, 2023, 55(3):503-511.
|
[26] |
张盼盼, 李川, 张美微, 等. 氮肥减施下添加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6):181-189.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李香逸. 不同新型氮肥对春玉米产质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
[32] |
郭家萌, 何灵芝, 闫东良, 等. 控释氮肥和尿素配比对不同品种夏玉米氮素累积、转移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21, 30(1):81-95.
doi: 10.11686/cyxb2020067 |
[33] |
徐桂红. 新型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 南方农业, 2020, 14(21):186-187.
|
[34] |
|
[35] |
|
[36] |
|
[37] |
李婷玉. 增效氮肥综合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74-182.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刘玉莲, 陈增明, 张楠, 等.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黑土N2O的减排效果[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29(6):991-1001.
|
[46] |
李澳旗, 张俊, 崔晓路, 等. 不同灌水量下尿素添加适宜氮肥增效剂促进夏玉米灌浆增产[J].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39(16):99-110.
|
[47] |
|
[48] |
徐华, 邢光熹, 蔡祖聪, 等. 土壤质地对小麦和棉花田N2O排放的影响[J]. 农业环境保护, 2000(1):1-3.
|
[49] |
徐玉秀, 郭李萍, 谢立勇, 等. 中国主要旱地农田N2O背景排放量及排放系数特点[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9):1729-174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09.009 |
[50] |
吴得峰, 姜继韶, 高兵, 等. 添加DCD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氧化亚氮排放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1):30-39.
|
[51] |
|
[52] |
孙祥鑫, 李东坡, 武志杰, 等. 持续施用缓/控释尿素条件下水田土壤NH3挥发与N2O排放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6):1901-1909.
|
[53] |
|
[54] |
|
[55] |
|
[56] |
王小治, 孙伟, 尹微琴, 等. pH升高对红壤硝化过程产生N2O的影响[J]. 土壤, 2009, 41(6):962-967.
|
[57] |
张婷, 蒋晶晶, 冯廉洁, 等. 粪肥铜锌残留对土壤N2O排放及其关联因子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23, 43(6):3013-3022.
|
[58] |
杨云, 黄耀, 姜纪峰, 等. 土壤理化特性对冬季菜地N2O排放的影响[J].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21(2):7-12.
|
[59] |
|
[60] |
|
[61] |
程谊, 张金波, 蔡祖聪, 等. 气候-土壤-作物之间氮形态契合在氮肥管理中的关键作用[J]. 土壤学报, 2019, 56(3):507-515.
|
[62] |
|
[63] |
黄益宗, 冯宗炜, 张福珠. 硝化抑制剂硝基吡啶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生态环境学报, 2001, 10(4):323-326.
|
[64] |
|
[65] |
|
[66] |
|
[67] |
胡佳玉, 张晶, 孔波, 等. 氮肥增效剂的应用与展望[J]. 肥料与健康, 2023, 50(1):1-13.
|
[68] |
郝胜磊, 蔡廷瑶, 冯小杰, 等. 新型肥料对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和土壤生物学活性影响的Meta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9):1496-1505.
|
[69] |
|
[70] |
|
[71] |
|
[1] | 王志刚, 韩雪, 刘运平, 李伟, 宋潇, 郭立月. 沼液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107-114. |
[2] | 荀贤玉, 夏阳洋, 钟月华, 孟爱红, 何玲玲, 张军强, 马洪波, 王晓云. 腐熟鸡粪替代氮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5): 1-5. |
[3] | 苗运彩, 何铁虎, 刘德燕, 丁维新. 抑制剂和包膜尿素对河套灌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92-98. |
[4] | 张子豪, 李想成, 吴昊天, 付鹏浩, 高春保, 张运波, 邹娟. 江汉平原气候条件下小麦适宜播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9. |
[5] | 阚建鸾, 王晓云, 苏建平, 张永春, 汪吉东, 马洪波, 蔡云彤. 不同氮肥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土壤肥力、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69-74. |
[6] | 王豪吉, 官会林, 施梦馨, 邓思迪, 董明星, 鲁子存, 王海波, 郝芸莹, 徐武美. 不同粒径烟秆炭对酸性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3): 85-91. |
[7] | 赵凯丽, 李权辉, 刘瑜, 李萍, 陈娟, 颜芳, 闫实, 郭宁. 北京郊区不同肥力水平下玉米的施氮量推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4): 24-30. |
[8] | 梅婷婷, 王小利, 段建军, 杨宏伟, 徐彬, 蒙婼熙, 张利武.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氮吸收利用和根系形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5): 92-98. |
[9] | 周小红.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农作物产量估测模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152-156. |
[10] | 许丹阳, 李虹颖, 孙义祥, 邬刚, 王家宝, 袁嫚嫚, 王佩旋, 张祥明, 束孝海. 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1): 1-5. |
[11] | 张楠, 潘仕球, 乔云发, 朱保国, 苗淑杰. 秸秆还田及添加生物炭对黑土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79-85. |
[12] | 王文军, 王道中.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有机肥适宜替代比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78-84. |
[13] | 闫童, 杨化恩, 刘凤华, 孙玉莹. 不同培肥措施对新增耕地养分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2): 74-78. |
[14] | 许丽, 邵长侠, 朱瑞华, 李松坚, 孙雪芳, 张洪生, 孙青, 刘树堂, 姜雯. 滴灌条件下基肥减施后移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 50-60. |
[15] | 张美芝, 耿煜函, 张薇, 林昕, 温佳旭, 陈雪丽, 肖洋. 秸秆生物炭在农田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1): 59-6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