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19): 56-63.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33
        
               		韩红亮1,2( ), 程蒙1, 李颖1, 陈宝妮3, 叶嘉敏3, 李洁4, 纪瑞锋1, 周修腾1(
), 程蒙1, 李颖1, 陈宝妮3, 叶嘉敏3, 李洁4, 纪瑞锋1, 周修腾1( )
)
                  
        
        
        
        
    
收稿日期:2024-08-27
									
				
											修回日期:2024-10-15
									
				
									
				
											出版日期:2025-07-05
									
				
											发布日期:2025-07-10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韩红亮,女,1996年出生,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通信地址: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学园统一西路35号,Tel:029-15625042521,E-mail:hanhongliang0605@163.com。
基金资助:
        
               		HAN  Hongliang1,2( ), CHENG  Meng1, LI  Ying1, CHEN  Baoni3, YE  Jiamin3, LI  Jie4, JI  Ruifeng1, ZHOU  Xiuteng1(
), CHENG  Meng1, LI  Ying1, CHEN  Baoni3, YE  Jiamin3, LI  Jie4, JI  Ruifeng1, ZHOU  Xiuteng1( )
)
			  
			
			
			
                
        
    
Received:2024-08-27
									
				
											Revised:2024-10-15
									
				
									
				
											Published:2025-07-05
									
				
											Online:2025-07-10
									
			摘要: 为建立鹿药种子无菌萌发及组织培养的方法,以鹿药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探究外源激素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用鹿药茎段进行愈伤组织培养获得无菌苗,最后在温室引种栽培鹿药。结果表明,100 mg/L的GA3、500 mg/L的乙烯利对鹿药种子的萌发过程有促进作用,并且浸泡48 h的效果优于浸泡12、24 h。鹿药茎段愈伤组织处理中,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和切除黑色物质顺序交换后,鹿药污染率降低,褐变率没有显著差异。在适宜温度下,鹿药能迅速打破休眠进行生长。本研究发现不同外源激素处理的鹿药种子发芽率并无显著差异,但外源激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鹿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褐变率较高。
韩红亮, 程蒙, 李颖, 陈宝妮, 叶嘉敏, 李洁, 纪瑞锋, 周修腾. 鹿药种子的无菌萌发及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9): 56-63.
HAN Hongliang, CHENG Meng, LI Ying, CHEN Baoni, YE Jiamin, LI Jie, JI Ruifeng, ZHOU Xiuteng. Maianthemum japonicum Seeds: Aseptic Germination and Tissue Cultur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19): 56-63.
| 试剂 | 厂家 | 
|---|---|
| 无水乙醇(分析纯) | 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 次氯酸钠(分析纯) | 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 | 
| 赤霉素(GA3)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α-萘乙酸(NAA)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6-苄氨基嘌呤(6-BA)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乙烯利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试剂 | 厂家 | 
|---|---|
| 无水乙醇(分析纯) | 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 次氯酸钠(分析纯) | 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 | 
| 赤霉素(GA3)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α-萘乙酸(NAA)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6-苄氨基嘌呤(6-BA)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乙烯利 |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序号 | 激素种类 | 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
| 1 | GA3 | 0 | 12 | 
| 2 | 100 | 12 | |
| 3 | 250 | 24 | |
| 4 | 450 | 48 | |
| 5 | 700 | 72 | |
| 6 | NAA | 0 | 24 | 
| 7 | 25 | 24 | |
| 8 | 50 | 12 | |
| 9 | 100 | 72 | |
| 10 | 150 | 48 | |
| 11 | 6-BA | 0 | 48 | 
| 12 | 5 | 48 | |
| 13 | 25 | 72 | |
| 14 | 50 | 12 | |
| 15 | 100 | 24 | |
| 16 | 乙烯利 | 0 | 72 | 
| 17 | 100 | 72 | |
| 18 | 300 | 48 | |
| 19 | 500 | 24 | |
| 20 | 800 | 12 | 
| 序号 | 激素种类 | 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
| 1 | GA3 | 0 | 12 | 
| 2 | 100 | 12 | |
| 3 | 250 | 24 | |
| 4 | 450 | 48 | |
| 5 | 700 | 72 | |
| 6 | NAA | 0 | 24 | 
| 7 | 25 | 24 | |
| 8 | 50 | 12 | |
| 9 | 100 | 72 | |
| 10 | 150 | 48 | |
| 11 | 6-BA | 0 | 48 | 
| 12 | 5 | 48 | |
| 13 | 25 | 72 | |
| 14 | 50 | 12 | |
| 15 | 100 | 24 | |
| 16 | 乙烯利 | 0 | 72 | 
| 17 | 100 | 72 | |
| 18 | 300 | 48 | |
| 19 | 500 | 24 | |
| 20 | 800 | 12 | 
| GA3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12 | 22.22* | 11.11** | 0 | 
| 100 | 12 | 22.22* | 11.11** | 11.11** | 
| 250 | 24 | 22.22* | 0 | 11.11** | 
| 450 | 48 | 0 | 0 | 0 | 
| 700 | 72 | 0 | 0 | 0 | 
| GA3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12 | 22.22* | 11.11** | 0 | 
| 100 | 12 | 22.22* | 11.11** | 11.11** | 
| 250 | 24 | 22.22* | 0 | 11.11** | 
| 450 | 48 | 0 | 0 | 0 | 
| 700 | 72 | 0 | 0 | 0 | 
| NAA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24 | 22.22* | 0 | 22.22* | 
| 25 | 24 | 0 | 0 | 0 | 
| 50 | 12 | 0 | 0 | 0 | 
| 100 | 72 | 0 | 0 | 0 | 
| 150 | 48 | 11.11** | 0 | 11.11** | 
| NAA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24 | 22.22* | 0 | 22.22* | 
| 25 | 24 | 0 | 0 | 0 | 
| 50 | 12 | 0 | 0 | 0 | 
| 100 | 72 | 0 | 0 | 0 | 
| 150 | 48 | 11.11** | 0 | 11.11** | 
| 6-BA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48 | 11.11** | 0 | 0** | 
| 5 | 48 | 22.22* | 0 | 22.22* | 
| 25 | 72 | 0 | 0 | 0 | 
| 50 | 12 | 0 | 0 | 0 | 
| 100 | 24 | 0 | 0 | 0 | 
| 6-BA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48 | 11.11** | 0 | 0** | 
| 5 | 48 | 22.22* | 0 | 22.22* | 
| 25 | 72 | 0 | 0 | 0 | 
| 50 | 12 | 0 | 0 | 0 | 
| 100 | 24 | 0 | 0 | 0 | 
| 乙烯利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72 | 0 | 0 | 0 | 
| 100 | 72 | 11.11** | 0 | 0 | 
| 300 | 48 | 0 | 0 | 0 | 
| 500 | 24 | 11.11** | 11.11** | 0 | 
| 800 | 12 | 0 | 0 | 0 | 
| 乙烯利质量浓度/(mg/L) | 浸泡时间/h | 发芽率/% | 出苗率/% | 褐变率/% | 
|---|---|---|---|---|
| 0 | 0 | 13.43 | 0 | 0 | 
| 0 | 72 | 0 | 0 | 0 | 
| 100 | 72 | 11.11** | 0 | 0 | 
| 300 | 48 | 0 | 0 | 0 | 
| 500 | 24 | 11.11** | 11.11** | 0 | 
| 800 | 12 | 0 | 0 | 0 | 
|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 
|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 [3] | 杜群, 甘军委, 高苏妮, 等. 鹿药中3种黄酮的结构鉴定及含量测定[J]. 中南药学, 2017, 15(5):661-663. | 
| [4] | 赵淑杰, 杨利民. 鹿药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3):18756-18758. | 
| [5] | 赵淑杰, 韩忠明, 李彦颖, 等. 鹿药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1(2):59-62. | 
| [6] |  | 
| [7] |  | 
| [8] | 赵淑杰, 洪波, 韩忠明, 等. 鹿药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J]. 中成药, 2016, 38(2):332-335. | 
| [9] |  | 
| [10] | 普迎冬, 杨永平. 滇西高山野蔬——竹叶菜[J]. 植物杂志, 1998(6):8-9. | 
| [11] | 桂明英, 陈标, 申洁, 等. 竹叶菜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 广西植物, 2000(1):71-74. | 
| [12] | 安晓云, 慈嘉, 申琼. 鹿药组织培养的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26(10):13-15. | 
| [13] | 朱玉婷. 鹿药游离氨基酸的提取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4. | 
| [14] | 丁海伶, 房晓君. 鹿药的生长发育节律及繁殖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14(3):60-62. | 
| [15] | 赵淑杰, 李彦颖, 韩梅, 等. 鹿药生长发育特性、繁殖特性及生态特征的初步研究[J]. 特产研究, 2012, 34(3):25-28. | 
| [16] | 邢勇, 武月琴. 种子休眠与致休眠因子[J]. 生物学教学, 2003(5):7-8. | 
| [17] | 藤伊正. 植物的休眠与发芽[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 
| [18] | 热娜古丽·吐鲁洪, 惠浩亮, 刘甜甜, 等.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和玻璃化及污染的治理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11):154-157. | 
| [19] | 叶睿华. 杜鹃兰组织培养中褐变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贵阳: 贵州大学, 2018. | 
| [20] |  | 
| [21] |  | 
| [22] | 薛棪.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方法[J]. 福建茶叶, 2019, 41(12):3-4. | 
| [1] | 梁文召, 周诗意, 韦瑞燕, 石琳亚, 刘乃新, 于清涛. 氧化石墨烯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9): 1-7. | 
| [2] | 姜勇强, 吴瑶, 方中健, 叶广英, 惠俊爱, 周荣, 王再花. LED光质对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组培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9): 65-72. | 
| [3] | 田沁雨, 胡华兵, 王荣华, 王茂芊. L-抗坏血酸浸种对盐胁迫下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53-59. | 
| [4] | 韩垚, 杨小艳, 谢树章. 植物组培中污染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131-138. | 
| [5] | 罗静, 杜珊珊, 孙绘健, 姚青青, 何忠盛, 王东力. 陆地棉种质资源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25-35. | 
| [6] | 刘威, 蔡卫佳, 王昊, 罗桂杰, 刘旭. 食叶草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36-41. | 
| [7] | 洪森荣, 汪艺, 卢亚轩, 再图妮古丽·买买提吐鲁逊, 刘李娜, 孙美龄. 甜菜碱对低温胁迫下高丹草种子萌发中呼吸电子传递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6): 156-164. | 
| [8] | 李珊珊, 刘宝平, 李亚平, 李晶炤, 晏武, 刘次次, 王艺. ‘航育1号’芦竹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6): 45-50. | 
| [9] | 罗燕, 刘晨, 夏鑫, 赵锴源, 程霞. 苹果酸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5): 51-58. | 
| [10] | 郭巨先, 黄旺平, 刁金花, 周永航, 王廷芹. 海水胁迫对生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5): 65-70. | 
| [11] | 王国权, 逯盼盼, 李俊超, 王岩岩, 郭梦诚, 徐于倩, 岳礼洋, 李卫国, 周锋, 刘润强.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苗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3): 1-6. | 
| [12] | 符宇薇, 雷登超, 杨雅丽, 何红波, 张旭东, 张玉兰, 解宏图, 鲍雪莲, 张文杰. 不同发酵方式对全量猪粪污养分转化和腐熟度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3): 101-109. | 
| [13] | 李歆, 侯娟娟, 赵易, 宋仁凡, 王仁睿. 姜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2): 46-52. | 
| [14] | 赵欣茹, 邢聪颖, 叶子帆, 刘振中, 梁珂. 冷等离子体技术在种子处理和植物生长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45-51. | 
| [15] | 薛彤彤, 谢萌蒙, 孙辉, 李冲伟. 外源添加苯甲酸对紫苏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72-77.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