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4): 135-143.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53
文裕卓(), 李璐稀, 许静云, 梁谢俊, 罗伟, 白天道(
)
收稿日期:
2025-01-23
修回日期:
2025-05-29
出版日期:
2025-08-25
发布日期:
2025-09-05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文裕卓,男,2000年出生,广西南宁人,硕士,主要从事竹笋生长生理研究。通信地址: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E-mail:wenyuzhuo0130@163.com。
基金资助:
WEN Yuzhuo(), LI Luxi, XU Jingyun, LIANG Xiejun, LUO Wei, BAI Tiandao(
)
Received:
2025-01-23
Revised:
2025-05-29
Published:
2025-08-25
Online:
2025-09-05
摘要: 探究林下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竹笋采摘后,不同低温保存方式对其木质化进程的延缓作用,以期为甜龙竹笋采摘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低丘林下勃氏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分析其采摘后低温(4℃)真空贮藏以及低温密封(非真空)贮藏0~10 d内,木质素、粗纤维含量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种低温保存方式下1~10 d内,笋体木质素、粗纤维含量呈现不同程度增加趋势,真空处理可有效抑制43.21%的木质素合成量和28.61%的粗纤维合成量;真空处理下总酚含量始终保持持续下降趋势,而密封处理下总酚含量下降至第5天后,呈现一定程度回升;2种处理下,笋体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呈现0~2 d内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真空处理下,第3天开始PAL活性极显著低于密封处理(P<0.001)。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粗纤维、PAL活性与贮存天数呈正相关,与总酚呈负相关。试验表明,总酚、木质素、粗纤维含量和PAL活性是勃氏甜龙竹笋采摘后木质化进程中主要响应指标,4℃低温真空保存的物理保鲜方式,能有效延缓竹笋木质化进程和口感品质的快速下降。
文裕卓, 李璐稀, 许静云, 梁谢俊, 罗伟, 白天道. 勃氏甜龙竹笋采摘后低温保存下木质化动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4): 135-143.
WEN Yuzhuo, LI Luxi, XU Jingyun, LIANG Xiejun, LUO Wei, BAI Tiandao. Study on Lignification Dynamics of Dendrocalamus brandisii Shoots Under Low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After Harvesting[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24): 135-143.
指标 | Dim-1 | Dim-2 | Dim-3 | Dim-4 |
---|---|---|---|---|
CFC | 0.9639 | 0.0812 | 0.1592 | 0.0926 |
LC | 0.9055 | 0.2943 | 0.0986 | -0.0403 |
TP | -0.5783 | 0.5626 | 0.1055 | -0.5035 |
POD | 0.0645 | -0.0444 | 0.9500 | -0.1788 |
PAL | 0.2252 | 0.8635 | -0.2269 | 0.0415 |
PPO | -0.5439 | 0.3880 | 0.3527 | 0.6284 |
特征值 | 2.4343 | 1.3078 | 1.1245 | 0.6923 |
累计贡献率/% | 40.6 | 62.4 | 81.1 | 92.6 |
指标 | Dim-1 | Dim-2 | Dim-3 | Dim-4 |
---|---|---|---|---|
CFC | 0.9639 | 0.0812 | 0.1592 | 0.0926 |
LC | 0.9055 | 0.2943 | 0.0986 | -0.0403 |
TP | -0.5783 | 0.5626 | 0.1055 | -0.5035 |
POD | 0.0645 | -0.0444 | 0.9500 | -0.1788 |
PAL | 0.2252 | 0.8635 | -0.2269 | 0.0415 |
PPO | -0.5439 | 0.3880 | 0.3527 | 0.6284 |
特征值 | 2.4343 | 1.3078 | 1.1245 | 0.6923 |
累计贡献率/% | 40.6 | 62.4 | 81.1 | 92.6 |
[1] |
|
[2] |
夏海涛, 季海宝, 王月英, 等. 勃氏甜龙竹等丛生竹幼竹的高生长规律[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5):807-8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90541 |
[3] |
刘军, 白天道, 陈永力, 等. 南宁低丘松林下3种丛生竹发笋成竹规律[J]. 福建林业科技, 2021, 48(3):19-24.
|
[4] |
赵博, 胡尚连, 刘红. 竹笋采后生理及储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竹子学报, 2017, 36(3):66-71.
|
[5] |
doi: 10.1016/j.tplants.2023.09.011 pmid: 37802691 |
[6] |
doi: 10.3389/fpls.2020.00914 pmid: 32714349 |
[7] |
陈守江, 姜松. 果蔬中的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作用(综述)[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2):144-148.
|
[8] |
华晓雨, 陶爽, 孙盛楠, 等.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12):22-2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0546 |
[9] |
|
[10] |
|
[11] |
|
[12] |
张雄峰, 赵一鹤, 李沁. 茶多酚处理对采后勃氏甜龙竹笋木质化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22, 51(1):118-124.
|
[13] |
|
[14] |
申德省. 鲜切雷竹笋木质化和褐变的控制研究[D].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15.
|
[15] |
曾凯芳, 罗晓莉. 赤霉素处理对采后竹笋木质化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08(5):457-460.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doi: 10.1002/jsfa.7069 pmid: 25565362 |
[23] |
|
[24] |
陈盈, 金川. 不同处理方法对绿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5.
|
[25] |
李加兴, 麻成金, 傅伟昌, 等. 篌竹笋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6):80-83.
|
[26] |
张冬梅, 王素雅, 杨茉, 等. Ag-SiO2-TiO2纳米包装对新鲜绿竹笋储藏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15):147-15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3910 |
[27] |
王茜, 王曙光, 邓琳, 等. 不同种源版纳甜龙竹竹笋营养成分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 37(5):188-193.
|
[28] |
|
[29] |
陈松河, 马丽娟, 丁振华, 等. 5种牡竹属笋用竹竹笋营养成分之比较[J]. 竹子学报, 2018, 37(4):4-8,19.
|
[30] |
|
[31] |
|
[32] |
蒙兰杨, 黄雪芬, 黄大勇, 等. 6种大型丛生竹造林后的竹笋产量及相关性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 42(2):46-54.
|
[33] |
石伟, 裴艳辉, 张荃. 勃氏甜龙竹竹笋培育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2011, 40(4):300-303.
|
[34] |
|
[35] |
|
[36] |
doi: 10.1104/pp.58.4.468 pmid: 16659699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史蔓蔓, 张文, 刘飞翔, 等. 竹笋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及贮藏保鲜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3, 44(7):331-343.
|
[50] |
张雄峰, 赵一鹤, 李沁. 三种生物保鲜剂处理对采后勃氏甜龙竹笋木质化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22, 51(5):43-49.
|
[51] |
欧阳光察, 薛应龙. 植物苯丙烷类代谢的生理意义及其调控[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8(3):9-16.
|
[52] |
田国忠, 李怀方, 裘维蕃. 植物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4):332-344.
|
[53] |
doi: 10.1093/aob/mcv046 pmid: 25878140 |
[54] |
|
[55] |
王敬文. 采后竹笋老化生理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2(6):687-692.
|
[56] |
李光荣, 刘欢, 张文祥, 等. 生物保鲜剂结合物理技术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12):383-388.
|
[57] |
龙国辉, 武鹏雨, 付嘉智, 等. 过氧化物酶调控木质素合成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23):47-49,54.
|
[1] | 孙广涛, 包桂荣, 邰继承, 萨如拉, 刘乃嘉, 于淼, 李安宁.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7-12. |
[2] | 陈芬, 李恺, 张雪梅, 李应龙, 段柯帆, 曹恒茂, 高鑫, 张景华, 黄敏, 董瑜. 硼硅对烤烟马铃薯Y病毒病防效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108-113. |
[3] | 刘子丹, 胡彬彬, 陈玉昌, 张靖林, 费丽娜, 林金全, 陈颐, 何承刚, 姜永雷. 美引烤烟品种‘NC297’的烘烤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134-143. |
[4] | 闫晓花, 曹甜, 张国斌. 水分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31-38. |
[5] | 关诗洋, 王耀, 陈一民, 焦晓光. 冻融循环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3): 101-106. |
[6] | 房佰涵, 刘晶晶, 郭晓雯, 叶扬, 杨茂琪, 张楠, 郭慧娟, 闵伟. 等碳量秸秆和秸秆炭还田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 69-82. |
[7] | 杨春林, 胡强, 席亚东, 李洪浩. 木霉β-葡聚糖酶对辣椒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土传病害的生防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6): 134-142. |
[8] | 关玉熙, 温超.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波斯菊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6): 40-44. |
[9] | 马小英, 满本菊, 李涛, 刘威帆, 马风兰, 万猛虎, 刘吉利, 吴娜. 马铃薯/豆类复合系统对宁南旱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4): 13-24. |
[10] | 郑剑超, 李明, 董飞. 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48-54. |
[11] | 梁晶, 杨瑞卿, 奉树成. 2种土壤改良技术对红花槭生理特征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4): 100-104. |
[12] | 肖雯丽, 王含瑞, 王梦亮, 王俊红. 盐碱胁迫下植物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3): 78-85. |
[13] | 徐进, 谭建彬, 邓晓瑜, 梁锦炀, 师沛琼, 周鸿凯. 不同浓度镉处理对耐盐水稻生长及斜纹夜蛾酶活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120-127. |
[14] | 马晓, 吕卫光, 蔡文倩, 余婷, 张月, 张海韵, 汤勇华, 董月霞, 张翰林. 不同稻田冬茬绿肥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46-52. |
[15] | 郭佳祎, 于一雷, 李文彦, 吕翠翠, 刘超杰. 复合抗生素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5): 52-5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