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洁, 程磊, 周涛, 雷鹏堃, 朱月健, 马磊. 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62-66. |
[2] |
梁增基, 慕芳, 王楠. 渭北高原小麦育种的演变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8-14. |
[3] |
权莹, 张晓娟, 赵辉, 孙晓敏, 马秀奇. CRISPER/Cas9系统在植物基因组定点修饰及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9-14. |
[4] |
石晓旭, 韩笑, 刘海翠, 李赢, 石吕, 薛亚光, 魏亚凤, 杨美英, 刘建. 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12-18. |
[5] |
贾赵东, 马佩勇, 边小峰, 禹阳, 张铅, 刘帅, 谢一芝. 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宁紫薯6号’的选育及育种策略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44-51. |
[6] |
孙音, 郝军, 房义福, 张谦, 姜楠南. 60Co-γ辐射对兜兰组培苗的诱变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45-52. |
[7] |
汪和廷, 张从合, 方玉, 褚进华, 严志, 周桂香, 王林, 杨韦, 申广勒, 王慧. 中国气候变化对农作物育种策略影响探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64-74. |
[8] |
庄得凤, 雷家军, 徐宁, 叶福民, 马策, 袁兴福. 18个中国古老月季杂交结实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4): 68-73. |
[9] |
孙松, 胡玉龙, 吕丁, 王伟继. 中国大菱鲆引进群体三代选育之后的收获体重遗传进展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118-123. |
[10] |
冯红玉, 姚碧娇, 陈媚, 高玲. 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1-6. |
[11] |
谢一芝, 贾赵东, 边小峰, 马佩勇, 禹阳, 郭小丁. 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32-38. |
[12] |
杨麟, 杨克诚, 朱永卉, 邓路长, 陈洁, 谭君, 李燕, 张彪, 杨俊品, 唐海涛, 何远远, 彭华, 何文铸. 玉米地方品种‘沃日黄’与‘沃30’重组后代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 43-49. |
[13] |
宋慧, 王涛, 田礼新, 张扬, 李龙, 邢璐, 刘金荣, 冯佰利. 谷子抗咪唑啉酮的遗传应用和基因初定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8): 1-8. |
[14] |
尚丽平, 赵卫国, 郭凯红, 张立坚, 罗斌, 赵亚军, 王灏.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8): 9-13. |
[15] |
陈丽, 赵春雷, 李彦丽, 王希, 崔平. 优异甜菜种质资源筛选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