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Vol. 37 ›› Issue (28): 1-8.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49
所属专题: 生物技术
• 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 下一篇
        
               		宋慧1( ), 王涛2, 田礼新3, 张扬1, 李龙1, 邢璐1, 刘金荣1(
), 王涛2, 田礼新3, 张扬1, 李龙1, 邢璐1, 刘金荣1( ), 冯佰利3
), 冯佰利3
                  
        
        
        
        
    
        
               		Song Hui1( ), Wang Tao2, Tian Lixin3, Zhang Yang1, Li Long1, Xing Lu1, Liu Jinrong1(
), Wang Tao2, Tian Lixin3, Zhang Yang1, Li Long1, Xing Lu1, Liu Jinrong1( ), Feng Baili3
), Feng Baili3
			  
			
			
			
                
        
    
摘要:
探究咪唑啉酮除草剂在谷子应用上的安全剂量和最大剂量,并对抗咪唑啉酮进行基因初定位,以期为抗咪唑啉酮谷子育种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谷子抗性材料‘安5158’和敏感材料‘豫谷9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种子和幼苗喷施不同浓度咪唑啉酮,并选用250 mL/hm2浓度对亲本和BC1群体喷施,结合转录组分析完成抗咪唑啉酮基因的初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250 mL/hm2浓度下,敏感材料‘豫谷9号’只有14%的种子能正常发芽但无法存活,而抗性材料‘安5158’的种子发芽率和存活率均不受影响;敏感材料‘豫谷9号’幼苗在喷药第7天,250 mL/hm2浓度下的抗逆生理指标(SOD、POD、CAT、MDA)出现明显的变化,并且不同喷药天数之间差异显著,而抗性材料‘安5158’在450 mL/hm2浓度下才表现相似变化趋势。用250 mL/hm2浓度咪唑啉酮对亲本和BC1群体喷施,回交后代出现50%左右死亡率,符合完全显性遗传规律。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谷子抗咪唑啉酮除草剂基因定位在第1条染色体短臂6.8~30.8 Mb区间内,共有9个与抗咪唑啉酮相关的候选基因。本试验确定了谷子喷施咪唑啉酮除草剂的安全剂量是250 mL/hm2,验证了其完全显性遗传规律,并完成抗咪唑啉酮相关候选基因的初定位,为抗除草剂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