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叙述了沧州市旱碱麦在盐碱地扩面增产过程中形成的品种选用、土壤改良、栽培管理等过程技术流程。回顾了2020—2024年旱碱麦种植面积从5.9×104 hm2增加至1.2×105 hm2、单产由3.1×103 kg/hm2提升至4.3×103 kg/hm2持续增长的轨迹。归纳总结了生育期内干旱、高盐碱、低温寡照等逆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分蘖成穗以及籽粒灌浆所产生的生理抑制效应。剖析了外源脱落酸(ABA)、硅制剂、纳米氧化铈等绿色生物源调节剂,在提高根系Na+排斥、维持叶片K+稳态、清除活性氧中的最新作用机制。提出了以“播种前抗逆促发增蘖种子处理+拔节期壮秆抗逆化控+灌浆期稳叶促粒调控”为核心的全生育期靶向绿色调控技术体系,以期为旱碱麦产能跃升和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设施农业是高效利用盐碱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环渤海滨海重度盐碱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条件及现状深入剖析,阐明“不与粮争地、不与粮争水”“产地环境安全、光热条件好”“协同发展助力、技术模式成熟”3个有利因素,以及研发平台小、示范带动弱、政策资金支持少3个劣势因素。总结了环渤海滨海重度盐碱地发展设施农业主要模式有重盐碱区设施原土果蔬生产模式、盐渍土壤基质栽培模式、淡水匮乏盐碱区设施蔬菜咸水安全利用模式和盐渍土壤果蔬水盐调控优质生产栽培模式。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做强旱碱农业和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以期为环渤海地区滨海盐碱地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