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美丽乡村建设

    以美丽乡村为主题内容的专题,便于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研究——以新疆鄯善县为例
    卡德叶古丽·买尔丹, 海力且木·斯依提
    农学学报    2024, 14 (3): 81-9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83  
    摘要 + 34 )   HTML 1 )    PDF ( 1511KB )( 7 )   

    以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的形式,对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与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最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项整治任务效果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目前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评价值为2.9186,其中村庄规划管理效果评价值为2.8817,厕所革命与粪污治理效果评价值为2.839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评价值为2.8816,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评价值为3.1291,村容村貌整治的效果评价值为3.1480,建设和管护机制的效果评价值为2.610。根据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研究结果,分析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提出了应提高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因地制宜进行厕所改造与粪污治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等4个方面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展望。

    国内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池江涛, 王艳伟, 郑善枫
    农学学报    2024, 14 (3): 91-10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91  
    摘要 + 43 )   HTML 2 )    PDF ( 5293KB )( 23 )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以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4609篇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文献计量研究法,对国内外农村基础设建设的研究现状、关键词聚类与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外研究热度整体高于国内;国内研究更关注经济、财政等学科领域,国外研究涉及环境、科学、生态等学科领域;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均较少,相较于国外研究机构,国内机构彼此之间项目交流与研究合作更少;国外研究关键词主要聚焦于绿色基础设施、农村卫生、农村电气化以及可持续生计等方面,国内研究关键词主要包括乡村振兴、农田水利、农村经济等;现阶段,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国内重点关注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等内容。最后,探讨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未来的研究展望,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关注可持续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和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探索——基于水平、驱动力与模式的研究
    王德斌, 吴文婕, 刘珊珊, 陈俏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91-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82  
    摘要 + 71 )   HTML 0 )    PDF ( 1657KB )( 70 )   

    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发展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繁荣。研究基于新疆和田地区2016—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熵值法、熵权TOPSIS综合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研究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熵权TOPSIS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处在发展阶段,产业融合行为、产业融合效果已初见成效。(2)市场需求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最为突出;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关联产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为密切。(3)和田地区各县市之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与距离和田市市区距离呈一定正相关,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综上,研究提出“一产为基础,二产连两头”、“一产连三产,发挥多功能”、“二产中间连,一三齐发展”等产业融合模式,为和田地区实现脱贫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共生关系的民宿运营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魏思梦, 廖东声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95-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60  
    摘要 + 128 )   HTML 4 )    PDF ( 1625KB )( 93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现有民宿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文旅产业运营商——隐居乡里的解决方案。以共生关系为理论基础,提炼出以村集体合作,引入投资商,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的运营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民宿运营带动当地农业、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方式,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和支持政策
    杨丹, 朱纯子, 刘自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153-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91  
    摘要 + 148 )   HTML 1 )    PDF ( 1757KB )( 28 )   

    特色农业是建立在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优势农业、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 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厘清了特色农业的内涵, 指出其区域独特性、技术先进性、产业集聚性、市场风险性等基本属性, 并梳理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当前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特色农业逐渐做精做大做强,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仍受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特点不明显、投资渠道较少、产业链较短等因素制约。因此, 通过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吸引鼓励精英人才下乡、发挥多元主体带动作用、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等路径;并从健全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投融资机制、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健全风险规避机制等方面设计支持政策, 有助于正确把握和推动各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高效实现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平潭青观顶村为例
    詹伟鹏, 蔡晨璐
    农学学报    2023, 13 (3): 107-11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214  
    摘要 + 233 )   HTML 5 )    PDF ( 1092KB )( 231 )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者间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壮大。但乡村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建设管理不严格、科学规划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品模式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借鉴福建省平潭青观顶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3个方面的对策,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作用。

    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梅雪莹, 罗海蓉, 贾俊丽, 贾新平, 唐玲, 沈鸿猷, 曹璞渊, 刘华周, 苏国东
    农学学报    2023, 13 (2): 93-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75  
    摘要 + 243 )   HTML 15 )    PDF ( 1236KB )( 192 )   

    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于当前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南北不均衡现象突出,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步伐相对滞后,但发展潜力雄厚,因此研究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可以补齐短板,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全省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查阅、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梳理分析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现状特征,苏北休闲农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品牌培育水平不断强化、类型模式丰富多样。同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扶持有待优化、整体发展规划有待完善、资源优势潜力亟待挖掘、产业融合程度有待增强、服务管理体系有待提高、特色品牌优势有待培育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品牌培育、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苏北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助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
    王松良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5): 9-1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62  
    摘要 + 205 )   HTML 11 )    PDF ( 1020KB )( 67 )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乡村产业振兴的视角提出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以文献梳理与现实对照的方法,分析主流经济学针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或农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的缺陷,解析现有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研究、路径选择和试点建设等三方面提出: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助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赵玲, 张华
    农学学报    2023, 13 (1): 96-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68  
    摘要 + 240 )   HTML 11 )    PDF ( 1050KB )( 136 )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过程中,发挥文物旅游引导乡村经济迈向更高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文物旅游等概念界定出发,通过论述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基本原理,从乡村振兴与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和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发现了目前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分权而立,缺乏统合动力;运行机制分配不均,缺乏决策权力;文物保护不够重视,缺乏文化活力;政策法规发展滞后,缺乏处罚能力;旅游活动水平不高,缺乏体验震撼力等,从而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对策。本研究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践中文物旅游发展“提速提质”提供了理论角度的思考方向。

    乡村振兴背景下桂东南乡村建筑外部形态更新研究——以北流市清水口镇积丽村为例
    秦守亮
    农学学报    2022, 12 (9): 70-7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06  
    摘要 + 276 )   HTML 2 )    PDF ( 3276KB )( 141 )   

    在广西北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为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完善建筑功能,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筑形制及营造手法的发展方向。针对北流市所处桂东南地区乡村不同建筑类型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建筑外部形态更新手法,包括在原建筑结构基础上构建新的建筑表皮、以轻介入手法结合标准化适当提升建筑外立面、重建建筑外部形态的乡土性体现以及打造景观环境来完善建筑功能等。在北流市清水口镇积丽村的村民小组进行实践,在设计中结合村民和村委会意见,在建造中结合施工单位的实践经验和建议,突出乡土性和经济性,建成后获得村民和村委会等使用者的认可,探索了一条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路径。

    采摘果园经营管理策略研究——以尤溪县洋中镇老友生态农场为例
    刘新永, 林国华, 吴敬才, 蔡和利
    农学学报    2022, 12 (9): 91-9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31  
    摘要 + 229 )   HTML 6 )    PDF ( 1005KB )( 220 )   

    果园采摘是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创建品牌、发展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以尤溪县洋中镇老友生态农场为例,分析了采摘园存在缺乏规划、服务理念不到位、采摘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精细化管理不足、品牌建设滞后、营销推广不足等问题。提出对采摘园进行准确定位、采用高标准的绿色种植技术、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实现功能分区、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推广、树立品牌等经营管理措施,以带动传统果园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居民住宅的民宿休闲场景设计策略
    相虹艳, 杨柳青, 冯暘
    农学学报    2022, 12 (12): 93-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50  
    摘要 + 234 )   HTML 6 )    PDF ( 1927KB )( 218 )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休闲旅游的人数增多,民宿消费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中国民宿在经历了近10余年的迅猛发展后,在数量方面已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各地政府为追求经济效益进行无差别的扶持,导致农村民宿的行业门槛降较低,品质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本研究基于农村住宅开展民宿的情况、基本类型以及当下民宿发展情况,依据不同的休闲方式,研究如何在农村居民住宅中,融合民宿产品,设计休闲场景,改变当前民宿设计同质化现象,为民宿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密云生态涵养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及增收路径研究
    谢明义, 徐广才, 邵维明, 张艳芳
    农学学报    2022, 12 (10): 94-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46  
    摘要 + 124 )   HTML 5 )    PDF ( 1286KB )( 119 )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涵养区发展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之一的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6—2018年农民收入的变化,并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耕地面积等角度选取指标,构建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各指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人均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与选取指标均存在相关关系,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等5项呈正相关关系,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指标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大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适应性增收策略,以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时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路径与对策探析
    袁合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0):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99  
    摘要 + 212 )   HTML 4 )    PDF ( 2110KB )( 28 )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科技创新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产业振兴的作用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安康市的实证,深入分析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微观视角和实证层面研究产业振兴对科技的实际需求,探索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创新能力、新兴工业创新水平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能力的有效路径,并从主导产业重大创新、创新平台升级发展、科技资源创新服务、科技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提出赋能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为同类地区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振兴提供案例研究和决策参考。

    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体系研究
    贾新平, 梅雪莹, 贾俊丽, 罗海蓉, 易能, 唐玲, 刘华周
    农学学报    2022, 12 (8): 92-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86  
    摘要 + 290 )   HTML 16 )    PDF ( 1703KB )( 144 )   

    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对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规范指引。本研究在分析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构建了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框架,指出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截至2020年,在国家、行业、地方层面分别制定实施了18项、10项、120项标准,其中安徽省出台标准数量最多(17个),其次是北京市(12个)和四川省(1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依托于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建立的标准体系现涵盖了9种业态、11个功能和8个关键点,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3个层面。当前应着力解决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如缺乏总体规划、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短缺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促进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李晓颖, 王志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5): 72-7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35  
    摘要 + 447 )   HTML 6 )    PDF ( 1181KB )( 63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进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方法愈发多元,为根据研究目的找到适宜有效的评价方法,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乡村景观生态评价、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乡村景观综合评价4个方面。对乡村景观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了现有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总结了新发展的技术方法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乡村景观评价的新特征,包括多学科交叉、评价方法相互融合,量化综合评价,景观信息数据化与景观模拟可视化。

    晋西北山区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研究——以山西省大水口村为例
    刘昕, 贾宁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1): 141-1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11  
    摘要 + 178 )   HTML 2 )    PDF ( 3180KB )( 28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中的关键一环。然而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大部分的传统村落仍然存在发展滞后、聚落结构混乱、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是乡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晋西北山区宁武县大水口村为研究区,基于1980、1990、2008和2020年四期遥感影像,利用参与式调研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建立数据库,分析大水口村40年来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特征,以期为山西乃至全国更多的传统乡村发展提供原型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聚落私有空间的规模在40年来逐渐增大,斑块数量和斑块面积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聚落的形状特征逐渐趋于简单,边界形状也变得更加规整。(2)聚落生产空间中农业生产用地减少,主要是转换为林地和居民点用地;工矿生产用地的增加主要为占用农业用地。(3)聚落公共空间并没有随着聚落的发展而发展,而是呈衰退和废弃状态;仅有部分基础设施稍有改善。本研究将为未来的村庄规划和管理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山东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贾朕, 张怡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1): 150-15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45  
    摘要 + 211 )   HTML 1 )    PDF ( 2039KB )( 58 )   

    家庭农场是在“大国小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支撑。近年来,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但总体发展质量不高,在新经济时期的发展要求下,全面推进家庭农场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在对山东省家庭农场支持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山东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对当前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以总结。研究认为,当前土地流转困难、经营者综合素质有限、融资困难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是山东省家庭农场高质量转型的主要障碍。因此,要选择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农村人才激励培养机制,提供多元化政府补贴支持,增加政府服务供给、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等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家庭农场由增量向提质导向转型升级。

    海南自贸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探索
    王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1):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47  
    摘要 + 161 )   HTML 3 )    PDF ( 2188KB )( 22 )   

    海南是世界上唯一包含农业、农村、农民的全岛型自贸港,“三农”问题必须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海南农业保持了较好增长,但依然存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不够等问题,且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建议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盘活农村撂荒土地,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橡胶保有量,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以市场化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海南农业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助力牧区振兴
    周程阳, 刘灏, 黄顶, 王洁, 励汀郁, 王明利, 张英俊, 李成玉, 翟熙玥, 杨午滕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0): 156-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06  
    摘要 + 174 )   HTML 3 )    PDF ( 2277KB )( 101 )   

    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空前挑战,为增强青藏牧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合理利用高寒草地资源,减少天然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牧民收入和生计韧性。本研究团队承担实施了农业农村部(MARA)-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研究,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实施牧民参与式的春季休牧和免耕补播等天然草地管理技术,监测草地植被多样性和生产力,通过卫星影像计算了研究区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对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产生的社会影响、满意度和牧民经济情况进行调查的任务。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试点和调查在默勒镇取得了丰富成果,草地生产力在春季休牧和免耕补播下分别提高了34.1%和50.0%,2种恢复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草地植被多样性,NDVI显示恢复措施下的植被长势要好于对照地,此外,牧民对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的满意程度达88.6%,实施管理技术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项目户牧民的收入,当地约80.0%的牧民的科学素养都有所提高。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可以提高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和绿度覆盖,并且可以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生活环境,提高牧民科学素质,增强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从而助力牧区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