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23): 153-16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91
所属专题: 美丽乡村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 上一篇
收稿日期:
2023-02-06
修回日期:
2023-04-03
出版日期:
2023-08-15
发布日期:
2023-08-10
作者简介:
杨丹,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zncdyd@163.com。
基金资助:
YANG Dan1,2(), ZHU Chunzi1(
), LIU Zimin1(
)
Received:
2023-02-06
Revised:
2023-04-03
Published:
2023-08-15
Online:
2023-08-10
摘要:
特色农业是建立在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优势农业、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 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厘清了特色农业的内涵, 指出其区域独特性、技术先进性、产业集聚性、市场风险性等基本属性, 并梳理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当前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特色农业逐渐做精做大做强,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仍受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特点不明显、投资渠道较少、产业链较短等因素制约。因此, 通过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吸引鼓励精英人才下乡、发挥多元主体带动作用、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等路径;并从健全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投融资机制、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健全风险规避机制等方面设计支持政策, 有助于正确把握和推动各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高效实现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杨丹, 朱纯子, 刘自敏. 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和支持政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3): 153-164.
YANG Dan, ZHU Chunzi, LIU Zimin. The Feasible Path and Supporting Polic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Enabled by Featured Agricultur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3): 153-164.
阶段 | 年份 | 文件名 | 关注重点 |
---|---|---|---|
探索规划阶段:整合资源优势, 布局特色农业产业 | 2002 | 《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 正式提出特色农业基本概念, 强调因地制宜, 提高特色农业生产水平。 |
2003 |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 | 调整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 形成优势农业产业带。 | |
2005 | 中央一号文件 |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立足资源优势,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 |
2006 | 中央一号文件 |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壮大主导产业。 | |
成长发育阶段:培育优势农产品, 延长产业链 | 2007 |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 进一步调整特色农产品品种范围和优势区布局, 推进产业化进程。 |
2008 | 中央一号文件 | 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 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 |
2014 | 《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 发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 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 |
快速发展阶段:转变生产方式, 打造特色优势区域, 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 2015 | 中央一号文件 |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知名品牌,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 |
2017 |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 明确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促进特色养殖产业提档升级, 做大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产业。 | |
2017 |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 | 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优势区域,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 做精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 | |
2018 | 《关于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的通知》 | 增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 |
2018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 提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 |
全新发展阶段: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 2019 | 中央一号文件 | 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 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
2020 |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管理办法(试行) | 加强中国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 |
2021 | 《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 |
2021 | 中央一号文件 | 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
2022 | 中央一号文件 | 提出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 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
2022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阶段 | 年份 | 文件名 | 关注重点 |
---|---|---|---|
探索规划阶段:整合资源优势, 布局特色农业产业 | 2002 | 《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 正式提出特色农业基本概念, 强调因地制宜, 提高特色农业生产水平。 |
2003 |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 | 调整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 形成优势农业产业带。 | |
2005 | 中央一号文件 |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立足资源优势,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 |
2006 | 中央一号文件 |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壮大主导产业。 | |
成长发育阶段:培育优势农产品, 延长产业链 | 2007 |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 进一步调整特色农产品品种范围和优势区布局, 推进产业化进程。 |
2008 | 中央一号文件 | 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 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 |
2014 | 《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 发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 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 |
快速发展阶段:转变生产方式, 打造特色优势区域, 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 2015 | 中央一号文件 |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知名品牌,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 |
2017 |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 明确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促进特色养殖产业提档升级, 做大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产业。 | |
2017 |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 | 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优势区域,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 做精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 | |
2018 | 《关于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的通知》 | 增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 |
2018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 提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 |
全新发展阶段: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 2019 | 中央一号文件 | 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 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
2020 |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管理办法(试行) | 加强中国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 |
2021 | 《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 |
2021 | 中央一号文件 | 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
2022 | 中央一号文件 | 提出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 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
2022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1] |
doi: 10.1016/j.jrurstud.2018.12.002 URL |
[2] |
doi: 10.1016/j.jrurstud.2018.12.003 |
[3] |
钟漪萍, 唐林仁, 胡平波. 农旅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7):80-98.
|
[4] |
doi: 10.1016/j.techfore.2022.121742 URL |
[5] |
doi: 10.1016/j.tourman.2009.08.001 URL |
[6] |
doi: 10.1016/j.jrurstud.2016.07.013 URL |
[7] |
doi: 10.1016/j.wep.2015.09.001 URL |
[8] |
doi: 10.1016/j.ecolind.2012.06.025 URL |
[9] |
李秉龙. 发展特色农业打响东兰名牌[J]. 人民论坛, 2017(27):130.
|
[10] |
doi: 10.1016/j.landusepol.2022.106436 URL |
[11] |
柳一桥. 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 世界农业, 2013(3):46-48,81.
|
[12] |
闵继胜, 孔祥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制度突破[J]. 经济纵横, 2016(5):66-70.
|
[13] |
彭成圆. 西部地区特色农业标准化发展研究——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实证分析[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6):164-168.
|
[14] |
|
[15] |
杨丹, 刘自敏. 农户专用性投资、农社关系与合作社增收效应[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5):45-57.
|
[16] |
李大垒, 陆迁, 高建中. 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对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1):127-137.
|
[17] |
张克俊, 丁延武. “安岳柠檬”走出丘区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之路[J]. 农村经济, 2013(10):40-43.
|
[18] |
doi: 10.1016/j.jrurstud.2017.04.013 URL |
[19] |
|
[20] |
蒋和平, 郭超然, 蒋黎.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1):5-14.
|
[21] |
doi: 10.1016/j.tourman.2021.104456 URL |
[22] |
doi: 10.1016/j.tourman.2017.04.003 URL |
[23] |
董银果, 钱薇雯. 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品牌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农产品质量投入的视角[J]. 中国软科学, 2022(8):31-44.
|
[24] |
孔令刚.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10条建议[J]. 重庆社会科学, 2012(5):99-100.
|
[25] |
余丽霞, 张志英. 四川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 2010(11):41-44.
|
[26] |
张红宇, 张海阳, 李伟毅, 等.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目标定位与改革创新[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1):4-13.
|
[1] | 王松良. 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助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9-12. |
[2] | 吴文婕, 陈俏, 卢永荣, 赵艳梅.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的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158-164. |
[3] | 王枫, 石红青, 蒋秋敏. 经济林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效的政策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147-151. |
[4] | 王丽霞, 尹超, 李姜丽, 刘丹, 陆婧文. 化石村建设探索实践及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159-164. |
[5] | 梁俊芬, 张磊, 张辉玲, 周灿芳, 万忠.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民收入变化特征及未来选择[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149-157. |
[6] | 甘阳英, 肖广江, 蔡时可, 赖多, 刘娓娜. 中国余甘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148-154. |
[7] | 袁合涛. 乡村振兴时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路径与对策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158-164. |
[8] | 李晓颖, 王志东. 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72-78. |
[9] | 姚金海, 钟国辉.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153-159. |
[10] | 陈秋菲, 贾国强. 农业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实证研究——以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160-164. |
[11] | 赵记军, 于显枫, 张绪成. 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9): 57-63. |
[12] | 曹久才, 吴辉, 杨经博, 刘建忠. 调优站网布局融合乡村振兴提升气象服务精细的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4): 91-97. |
[13] | 崔志伟. 河北脱贫山区乡村经济振兴的几点思考——以河北省F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160-164. |
[14] | 詹孟于. 绿色发展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及发展策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141-146. |
[15] | 丁刘慧子, 吴则东, 倪洪涛.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旧农人结合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 160-16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