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草地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2 吴东丽,上官铁梁,高洪文.山西东南部白羊草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J].草地学报,2002,10(4):237~243 3 徐朗然,张继敏,丁土友.黄土高原白羊草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理学意义[J].西北植物学报,1997,17(1):88~98 4 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教研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陕西:陕西科学出版社,6~150 5 华东师大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5~97 6 刘友良,毛才良,汪良驹.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4):1~7 7 高吉寅.水稻品种抗旱生理指标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84,(4):41~44 8 刘真琦,刘振业,马达鹏,等.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M].作物学报,1984,10(1):57~64 9 卢青.植物耐盐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00,(4):9~11 10 汤章城.逆境条件下植物脯氨酸的积累及其可能的意义[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1):15~21 11 汤章城,吴亚华,王育启.游离脯氨酸与高粱苗的抗旱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3):29~31 12 程林梅,闫继耀,张原根,等.土壤水分对谷子产量与生理特性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96,24(2):32~35 13 龚明.植物耐盐性鉴定方法与指标及其综合性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73~81 14 江苏农学院.植物生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95~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