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振柱,于振文.土壤干旱对冬小麦旗叶乙烯释放、多胺积累和细胞质膜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95,21(3):295-301. [2] 党廷辉,郝明德.黄土塬区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效应与土壤氮素调节[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4):62-67. [3] 王小彬,高绪科,蔡典雄.旱地农田水肥相互作用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11(3):6-13. [4] 陈国良,穆兴民,贾恒义,等.水肥对沙打旺产草量协同效应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2,6(3):73-78. [5] 冯绍元,黄冠华,王风新,等.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的田问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5,3(6):59-62. [6] 郑重,马富裕,慕自新,等.膜下滴灌棉花的水肥耦合效应及其模式研究[J].棉花学报,2000,12(4):198-2. [7] 胡顺军,田长彦,王方,等.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初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192-195. [8] 周军,杨荣泉,陈海军,等.冬小麦水肥增产藕合效应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1994,(6):57-65. [9] 胡明芳,田长彦,马英杰.不同水肥条件下棉花苗期的生长、养分吸收与水分利用状况[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4(7):74-79. [10] 高亚军,李生秀.北方旱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20(3):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