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ang Z, Deng X, Song W, et al. What is the main cause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A case study of grassland ecosystem service in the middle-south Inner Mongolia[J]. Catena, 2017, 150: 100-107. [2]缪冬梅, 刘源. 2012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J].中国畜牧业, 2013,(8):14-29. [3]白永飞,潘庆民,邢旗. 草地生产与生态功能合理配置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J]. 科学通报,2016,61(02):201-212. [4]侯扶江,宁娇,冯琦胜. 草原放牧系统的类型与生产力[J]. 草业科学,2016,33(03):353-367. [5]赵颖,赵珩,Peter Ho. 产权视角下的草原家庭承包制[J]. 草业科学,2017,34(03):635-643. [6]杨旭东,杨春,孟志兴.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草业科学,2016,33(09):1901-1909. [7]沈海花,朱言坤,赵霞,耿晓庆,高树琴,方精云. 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J]. 科学通报,2016,61(02):139-154. [8]彭芙蓉.论草原权属制度中的环境正义问题[J]. 草业科学,2015,32(04):635-639. [9]闫晓玲.河西地区山地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J]. 草业科学,2013,30(06):853-858. [10]邢文渊,李大平,王蕾,石玉,肖然,肖继东.巴里坤草原面积动态及其气象因素分析[J]. 草业科学,2014,31(03):408-414. [11]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4):1-9. [12]马林.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J].草地学报,2014,22(2):229-23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草原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4]方精云.我国草原牧区呼唤新的草业发展模式[J]. 科学通报,2016,61(02):137-138. [15]任继周.我对“草牧业”一词的初步理解[J]. 草业科学,2015,32(05):710. [16]方精云,李凌浩,蒋高明,高树琴,黄建辉,白永飞.如何理解“草牧业”?[J]. 环境经济,2015,(18):29. [17]戚湧,王静.江苏省大众创新创业政策评估[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1):75-81. [18]徐双敏.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模式及其完善[J]. 中国行政管理,2011,(01):28-32. [19]赵莉晓.创新政策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逻辑框架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14,32(02):195-202. [20]包国宪,周云飞.中国政府绩效评价:回顾与展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07):105-111. [21]Vedung E. 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ation [M].New Brunswick (USA) and London (U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7. [22]Patton C.V.,Sawicki D.S.,Basic methods of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 3rd edition[M],Pearson,2012. [2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4]王再进,方衍,田德录.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1,(09):5-10. [25]周建国.公共政策评估多元模式的困境及其解决的哲学思考[J]. 中国行政管理,2012,(02):41-44. [26]薛二勇,李廷洲.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评估[J]. 教育研究,2015,36(08):65-73. [27]张建同,方陈承,何芳.上海市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评估: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研究[J]. 科学决策,2015,(07):1-23. [28]曲婉,冯海红,侯沁江.创新政策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例[J]. 科研管理,2017,38(01):1-11. [29]张炜,费小燕,肖云,方辉.基于多维度评价模型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估——以江浙沪三省为例[J]. 科研管理,2016,37(S1):614-622. [30]方精云,潘庆民,高树琴,景海春,张文浩.“以小保大”原理:用小面积人工草地建设换取大面积天然草地的保护与修复[J]. 草业科学,2016,33(10):1913-1916. [31]杜华东,赵尚梅.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分析[J]. 管理评论,2013,25(03):38-47+90. [32] 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