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2023, Vol. 39 ›› Issue (28): 62-69.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27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2-09-24
Revised:
2023-01-12
Online:
2023-10-05
Published:
2023-09-25
LI Xuemei, SHU Yingge.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 Changes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8): 62-69.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casb.org.cn/EN/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27
参考文献 | 土地利用类型 | 样品数量 | 研究区域 | 参考文献 | 土地利用类型 | 样品数量 | 研究区域 |
---|---|---|---|---|---|---|---|
[ | 旱地、草地、林地 | — | 贵州 | [ | 旱地、草地 | 18 | 甘肃 |
[ | 旱地、草地 | 24 | 内蒙古 | [ | 旱地、林地 | 241 | 山东 |
[ | 旱地、林地、草地 | 9 | 重庆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37 | 四川 |
[ | 草地、林地 | 20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38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54 | 河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8 | 黑龙江 |
[ | 旱地、草地、林地 | 45 | 黄土高原 | [ | 旱地、草地、林地 | 75 | 新疆 |
[ | 旱地、草地、林地 | 64 | 新疆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8 | 四川 |
[ | 旱地 | 192 | 陕西 | [ | 水田、旱地、林地 | 81 | 重庆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 | 黄土高原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20 | 四川 |
[ | 水田、草地、林地 | 8253 | 新疆 | [ | 水田、旱地 | 100 | 四川 |
[ | 旱地、草地 | 27 | 重庆 | [ | 旱地、草地 | 27 | 山东 |
[ | 水田、旱地 | 44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56 | 陕西 |
[ | 旱地、草地 | — | 河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 | 贵州 |
[ | 水田、旱地、林地 | 40 | 广西 | [ | 旱地 | — | 贵州 |
[ | 旱地、草地、林地 | 33 | 中国天山山脉西部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75 | 湖南 |
[ | 水田、草地、林地 | 54 | 甘肃 | [ | 旱地、草地、林地 | 24 | 西藏 |
[ | 旱地、草地、林地 | 20 | 贵州 | [ | 旱地、林地 | 435 | 山西 |
[ | 旱地、草地、林地 | 27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 | 新疆 |
[ | 水田、草地、林地 | — | 陕西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5 | 云南 |
[ | 水田、旱地 | 51 | 吉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84 | 内蒙古 |
[ | 旱地、林地 | 111 | 河北 | [ | 水田、旱地 | 9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44 | 青海 | [ | 旱地 | 27 | 甘肃 |
[ | 水田、林地 | 92 | 江苏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2 | 云南 |
[ | 水田、旱地、林地 | 48 | 山西 |
参考文献 | 土地利用类型 | 样品数量 | 研究区域 | 参考文献 | 土地利用类型 | 样品数量 | 研究区域 |
---|---|---|---|---|---|---|---|
[ | 旱地、草地、林地 | — | 贵州 | [ | 旱地、草地 | 18 | 甘肃 |
[ | 旱地、草地 | 24 | 内蒙古 | [ | 旱地、林地 | 241 | 山东 |
[ | 旱地、林地、草地 | 9 | 重庆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37 | 四川 |
[ | 草地、林地 | 20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38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54 | 河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8 | 黑龙江 |
[ | 旱地、草地、林地 | 45 | 黄土高原 | [ | 旱地、草地、林地 | 75 | 新疆 |
[ | 旱地、草地、林地 | 64 | 新疆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8 | 四川 |
[ | 旱地 | 192 | 陕西 | [ | 水田、旱地、林地 | 81 | 重庆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 | 黄土高原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20 | 四川 |
[ | 水田、草地、林地 | 8253 | 新疆 | [ | 水田、旱地 | 100 | 四川 |
[ | 旱地、草地 | 27 | 重庆 | [ | 旱地、草地 | 27 | 山东 |
[ | 水田、旱地 | 44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56 | 陕西 |
[ | 旱地、草地 | — | 河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 | 贵州 |
[ | 水田、旱地、林地 | 40 | 广西 | [ | 旱地 | — | 贵州 |
[ | 旱地、草地、林地 | 33 | 中国天山山脉西部 | [ |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 | 75 | 湖南 |
[ | 水田、草地、林地 | 54 | 甘肃 | [ | 旱地、草地、林地 | 24 | 西藏 |
[ | 旱地、草地、林地 | 20 | 贵州 | [ | 旱地、林地 | 435 | 山西 |
[ | 旱地、草地、林地 | 27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 | 新疆 |
[ | 水田、草地、林地 | — | 陕西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5 | 云南 |
[ | 水田、旱地 | 51 | 吉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84 | 内蒙古 |
[ | 旱地、林地 | 111 | 河北 | [ | 水田、旱地 | 9 | 云南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44 | 青海 | [ | 旱地 | 27 | 甘肃 |
[ | 水田、林地 | 92 | 江苏 | [ | 旱地、草地、林地 | 12 | 云南 |
[ | 水田、旱地、林地 | 48 | 山西 |
土壤养分指标 | 水田 | 旱地 | 草地 | 林地 | |||||||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
pH | 6.81±1.08a | 15.81 | 7.05±1.24a | 17.58 | 7.71±0.88a | 11.38 | 6.86±1.47a | 21.39 | |||
有机质/(g/kg) | 24.62±11.74ab | 47.67 | 16.61±8.37b | 50.4 | 29.94±24.03a | 80.25 | 22.28±18.32ab | 82.25 | |||
全氮/(g/kg) | 1.04±0.59b | 56.48 | 0.82±0.40b | 49.41 | 1.56±1.17a | 75.00 | 1.5±0.98a | 65.17 | |||
碱解氮/(mg/kg) | 107.17±64.31a | 60.01 | 58.25±33.44b | 57.42 | 65.05±45.83b | 70.45 | 90.32±70.11ab | 77.62 | |||
全磷/(g/kg) | 0.85±0.46a | 53.88 | 0.89±0.77a | 87.04 | 0.82±0.65a | 78.92 | 0.7±0.34a | 48.33 | |||
有效磷/(mg/kg) | 13.31±9.28b | 69.74 | 22.85±19.56a | 85.58 | 12.42±10.15b | 81.77 | 10.01±7.69b | 76.78 | |||
全钾/(g/kg) | 35.01±26.08a | 74.48 | 19.71±11.22b | 56.92 | 18.29±9.54b | 52.19 | 18.22±8.90b | 48.88 | |||
速效钾/(mg/kg) | 141.91±56.36a | 39.71 | 124.96±62.53a | 50.04 | 129.73±78.16a | 60.25 | 134.67±64.90a | 48.19 |
土壤养分指标 | 水田 | 旱地 | 草地 | 林地 | |||||||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平均值±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
pH | 6.81±1.08a | 15.81 | 7.05±1.24a | 17.58 | 7.71±0.88a | 11.38 | 6.86±1.47a | 21.39 | |||
有机质/(g/kg) | 24.62±11.74ab | 47.67 | 16.61±8.37b | 50.4 | 29.94±24.03a | 80.25 | 22.28±18.32ab | 82.25 | |||
全氮/(g/kg) | 1.04±0.59b | 56.48 | 0.82±0.40b | 49.41 | 1.56±1.17a | 75.00 | 1.5±0.98a | 65.17 | |||
碱解氮/(mg/kg) | 107.17±64.31a | 60.01 | 58.25±33.44b | 57.42 | 65.05±45.83b | 70.45 | 90.32±70.11ab | 77.62 | |||
全磷/(g/kg) | 0.85±0.46a | 53.88 | 0.89±0.77a | 87.04 | 0.82±0.65a | 78.92 | 0.7±0.34a | 48.33 | |||
有效磷/(mg/kg) | 13.31±9.28b | 69.74 | 22.85±19.56a | 85.58 | 12.42±10.15b | 81.77 | 10.01±7.69b | 76.78 | |||
全钾/(g/kg) | 35.01±26.08a | 74.48 | 19.71±11.22b | 56.92 | 18.29±9.54b | 52.19 | 18.22±8.90b | 48.88 | |||
速效钾/(mg/kg) | 141.91±56.36a | 39.71 | 124.96±62.53a | 50.04 | 129.73±78.16a | 60.25 | 134.67±64.90a | 48.19 |
土壤养分指标 | 有机质 | 全氮 | 碱解氮 | 全磷 | 有效磷 | 全钾 | 速效钾 |
---|---|---|---|---|---|---|---|
有机质 | 1 | ||||||
全氮 | 0.285** | 1 | |||||
碱解氮 | -0.021 | 0.004 | 1 | ||||
全磷 | 0.095 | 0.273* | -0.118 | 1 | |||
有效磷 | -0.01 | -0.225* | -0.105 | -0.033 | 1 | ||
全钾 | 0.197 | 0.221 | -0.07 | 0.664** | 0.059 | 1 | |
速效钾 | -0.056 | 0.119 | 0.132 | 0.201 | -0.055 | 0.213 | 1 |
土壤养分指标 | 有机质 | 全氮 | 碱解氮 | 全磷 | 有效磷 | 全钾 | 速效钾 |
---|---|---|---|---|---|---|---|
有机质 | 1 | ||||||
全氮 | 0.285** | 1 | |||||
碱解氮 | -0.021 | 0.004 | 1 | ||||
全磷 | 0.095 | 0.273* | -0.118 | 1 | |||
有效磷 | -0.01 | -0.225* | -0.105 | -0.033 | 1 | ||
全钾 | 0.197 | 0.221 | -0.07 | 0.664** | 0.059 | 1 | |
速效钾 | -0.056 | 0.119 | 0.132 | 0.201 | -0.055 | 0.213 | 1 |
[1] |
doi: 10.1007/s10113-010-0124-6 URL |
[2] |
路嘉丽, 沈光, 王琼, 等. 落叶松、水曲柳、樟子松和农田土壤指标差异及其综合比较[J]. 生态学报, 2017, 37(10):3543-3552.
|
[3] |
|
[4] |
张力, 格日乐, 王树, 等. 大准铁路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5):137-138.
|
[5] |
刘丹, 陈清, 王义东, 等. 天津市芦苇沼泽底泥中的碳、氮和磷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湿地科学, 2016, 14(6):908-915.
|
[6] |
陶冶, 张元明, 周晓兵. 伊犁野果林浅层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7):2239-2248.
doi: 10.13287/j.1001-9332.201607.002 |
[7] |
乐易迅, 胡敏杰, 肖琳, 等. 河口湿地红树林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22, 36(3):333-337.
|
[8] |
杨佳, 于志军, 王参, 等. 雄安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容城县为例[J]. 生态学报, 2021(17):6764-6772.
|
[9] |
张怡颖, 谷丰, 刘泉, 等. 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特征:以张北县为例[J]. 草业科学, 2020, 37(7):1239-1248.
|
[10] |
赵雯, 黄来明. 高寒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22, 42(11):4415-4427.
|
[11] |
于兴修, 马骞, 刘前进, 等. 不同覆被土壤结构稳定性对侵蚀泥沙氮磷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4):12-16.
|
[12] |
周传艳, 陈训, 杨泊, 等.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4):15071-15073.
|
[13] |
高君亮, 罗凤敏, 高永, 等.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J]. 草业学报, 2016(4):230-238.
doi: 10.11686/cyxb2015311 |
[14] |
秦川, 何丙辉, 蒋先军.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J]. 草业学报, 2016(9):10-19.
doi: 10.11686/cyxb2015528 |
[15] |
王君, 沙丽清. 滇西北藏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10):45-47,66.
|
[16] |
代士良, 马礼, 刘云亮. 冀北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以康保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7):8119-8121.
|
[17] |
易小波, 王力, 王丽, 等. 水蚀风蚀区六道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养分特征[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2):52-55.
|
[18] |
王雪梅, 柴仲平, 杨雪峰. 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差异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1):91-96.
|
[19] |
李新尧, 杨联安, 杨煜岑, 等. 猕猴桃园和小麦—玉米轮作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1):28-35.
|
[20] |
信忠保, 余新晓, 张满良, 等.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2(3):379-384.
|
[21] |
马杰, 李兰海, 白磊, 等.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变化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4(2):77-79.
|
[22] |
高勇, 伍宇春, 黎磊, 等.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剖面分布特征[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17):69-73.
|
[23] |
张德刚, 刘艳红, 王丹, 等. 云南绿春哈尼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7):81-83.
|
[24] |
施陈银, 马礼.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为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6):815-819.
|
[25] |
曾成城, 苏天明, 苏利荣, 等. 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2):199-203.
|
[26] |
崔东, 邓霞, 闫俊杰, 等. 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2):371-374.
|
[27] |
柴春山, 王子婷, 张洋东, 等. 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4):114-120.
|
[28] |
侯春兰, 杨瑞, 杨宝勇, 等. 贵州威宁草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20(5):138-143.
|
[29] |
苏备, 王克勤, 米涛, 等. 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土壤养分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4(8):1410-1416.
|
[30] |
胡义, 唐力, 张瑜, 等. 南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陕西林业科技, 2021(3):7-12.
|
[31] |
王宗明, 张柏, 宋开山, 等. 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平原典型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8(2):704-707.
|
[32] |
赵雯, 黄来明. 高寒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22(11):1-13.
|
[33] |
朱永青, 崔云霞, 李伟迪, 等. 太滆运河流域不同用地方式下土壤pH值、有机质及氮磷含量特征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2):171-178.
|
[34] |
夏光辉, 郭青霞, 卢庆民, 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2):140-147.
|
[35] |
李泽霞, 董彦丽, 马涛. 黄土区梯化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3):43-49.
|
[36] |
李慧, 王芳, 赵庚星, 等. 黄泛平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3):154-158.
|
[37] |
胡玉福, 邓良基, 张世熔, 等. 川中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6):75-78.
|
[38] |
阳利永, 吴献花, 赵斌, 等. 滇池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剖面分异[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5):95-99.
|
[39] |
王振芬.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2):43-48.
|
[40] |
张晓东, 李忠, 张峰. 新疆艾比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6):91-96.
|
[41] |
周云珂. 雅安和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14(5):88-91.
|
[42] |
叶润根, 陈国建, 王震, 等. 重庆山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肥力质量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21(1):29-34.
|
[43] |
王丽, 闵安民, 蔡小虎, 等. 钙质紫色土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1):37-40.
|
[44] |
刘思汐, 张成, 王科, 等. 成都市不同利用方式耕(园)地的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 四川农业科技, 2021(11):36-38.
|
[45] |
崔晓东, 侯龙鱼, 马风云, 等.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和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4):66-69.
|
[46] |
岳庆玲, 常庆瑞, 刘京, 等.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2):103-108.
|
[47] |
文小琴, 舒英格, 何欢. 喀斯特山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特征[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6):1227-1233.
|
[48] |
杨丹丽, 喻阳华, 秦仕忆, 等. 石漠化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养分的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9):1875-1881.
|
[49] |
王月容, 周金星, 周志翔, 等. 洞庭湖退田还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6):634-639.
|
[50] |
马和平, 屈兴乐, 王建科, 等. 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25):103-10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685 |
[51] |
赵瑞芬, 张一弓, 张强,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太原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4):262-266.
|
[52] |
张金燕, 毋兆鹏, 于辉, 等. 干旱区精河流域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2):252-260.
|
[53] |
郭玲梅, 王克勤, 李太兴, 等. 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及水土保持效益[J]. 中国水土保持, 2014,(05):64-67.
|
[54] |
姚喜军, 徐进才, 刘静, 等. 伊金霍洛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5):111-116.
|
[55] |
张永慧, 李贝贝, 张紫妍,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6):25-34.
|
[56] |
殷陶刚, 窦向丽, 刘晶婧, 等. 兰州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6):32-37.
|
[57] |
朱梓弘, 杨程, 谢银财, 等. 重度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J]. 中国岩溶, 2018(6):842-849.
|
[58] |
夏光辉, 郭青霞, 卢庆民, 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2):140-147,153.
|
[59] |
高德才, 张蕾, 刘强, 等. 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6):54-61.
|
[60] |
张忠梁, 舒英格.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5):42-52.
|
[61] |
张剑, 宿力, 王利平, 等. 植被盖度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敦煌阳关湿地为例[J]. 生态学报, 2019, 39(2):580-589.
|
[62] |
高君亮, 罗凤敏, 高永, 等. 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19, 39(15):5594-5602.
|
[63] |
曹小玉, 李际平, 杨静, 等. 不同龄组杉木林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土壤, 2019, 51(2):290-296.
|
[64] |
吴鹏, 崔迎春, 赵文君, 等.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3):80-92.
|
[65] |
杜映妮, 李天阳, 何丙辉. 长期施肥和耕作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C、N、P和K化学计量特征[J]. 环境科学, 2020, 41(1):394-402.
|
[1] | ZHU Xiaoyue, FANG Yan, SHANGGUAN Zhouping. Mechanism and Technology of Soil Fertility Cultivation in Loess Desert: A Review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7): 95-101. |
[2] | KAN Jianluan, WANG Xiaoyun, SU Jianping, ZHANG Yongchun, WANG Jidong, MA Hongbo, CAI Yuntong.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Inhibitors on Wheat Yield, Soil Fertil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5): 69-74. |
[3] | TANG Weidong, WEI Linyuan, KANG Caizhou, WANG Duoze, QIU Xiaona, ZHANG Weixing, ZHANG Xiaojua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Ages in Minqin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4): 93-98. |
[4] | LI Minjun, DU Jia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of Arable Land in Gangcha County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6): 51-59. |
[5] | LIU Xiaoting, WANG Jingwen, YANG Wenye, ZHANG Qichun. Effects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Substituting Fertilizer and Slow Controlled Fertilizer on Soil Fertility in Paddy Field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5): 77-83. |
[6] | LI Jiaxin, GAI Weiling, SUN Xianmin, ZHAO Xin, ZHANG Xiaoguang, CUI Deji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ertility Evaluation of Soil Nutrients Based on GIS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5): 94-101. |
[7] | XU Tao, SHI Weigang, LIU Kuolong, XU Xiaofei, FAN Jiaxue. Evaluation on Cultivated Land Soil Quality in We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1): 75-82. |
[8] | ZHOU Xianzeng, YANG Wei, QIAO Rengui, YUAN Huabin, ZHANG Yufang, WANG Xuejun, LI Linbo, WANG Juying, YANG Guang. Effects of Agronomic Measures on Soil Habitat and Mulberry Growth: Research Progress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0): 60-66. |
[9] | GUAN Yafang, JIAO Yang, ZANG Chuanfu. Land Use Change in Hanjiang River Basi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0): 91-99. |
[10] | JIANG Bing, WANG Songtao, SUN Zengbing, ZHANG Hairui, WANG Jian, LIU Yang.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Soil Fertility Based on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 22-27. |
[11] | CHEN Huiying, WANG Feng, WANG Qiang, YU Qiaogang, YE Jing, LIN Hui, SUN Wanchun, YANG Yan, MA Junwei. Analysis of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Path of Newly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A Case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18): 75-80. |
[12] | CUI Yingying, ZHOU Bo, CHEN Yiyong, LIU Jiayu, LI Jianlong, TANG Hao, TANG Jinchi.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Guangdong Major Tea Areas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1): 85-95. |
[13] | LU Lilan, WANG Yuping, YIN Xinxing, HUANG Yingkai, FAN Haikuo.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oil Nutrients in Fruit Coconut Orchards in Hainan Province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2, 38(8): 72-80. |
[14] | HAN Xiaofang, TIAN Xiaoming, YANG Yongli, ZHANG Jingzhi, ZHANG Qing, ZHANG Kai, ZHANG Tao, JIA Lin. Two Soil Compound Amendments: Improvement and Fertility Effect on Coastal Saline Soil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2, 38(5): 54-59. |
[15] | XU Shuang, KAN Yuchen. Correlation of Soil Compactness and Water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Fertility Levels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2, 38(36): 94-100.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