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雨顺,吴宝俊,吴正华.冰雹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6- 110.
[2] 王笑芳,丁一汇.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J].大气科学,1994,18(2):173-183.
[3] 叶爱芬,伍志芳,程元慧,等.一次春季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科技,2006,34(5):583-586.
[4] 张京英,漆良波.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尺度涡旋结构和冰雹落区分析[J].气象科技,2008,36(3):293-299.
[5] 矫梅燕,毕宝贵.夏季北京地区强地形雨中尺度结构分析[J].气象, 2005,31(6):9-14.
[6] 杨晓霞,张爱华,贺业坤.连续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场特征分析[J].气象,2000,26(4):50-54.
[7] 王华,孙继松,李津.2005年北京城区两次强冰雹天气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7,33(2):49-56.
[8] 张霞,周建群,申永辰,等.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J].气象, 2005,31(4):13-17.
[9] 张俊兰,罗继.新疆天山南麓一次冰雹天气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 2012,40(3):436-444.
[10] 樊晓春,马鹏里,董安祥,等.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J].气象科技,2007,35(3):363-367.
[11] 曹钢锋,张善君,朱官忠,等.山东天气分析与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182.
[12]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409.
[13] 李云川,张迎新,崔粉娥.两次东北冷涡天气异同的成因分析[J].气象,2008,34(12):55-62.
[14] 钱传海,张金艳,应冬梅,等.2003年4月江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4):461-465.
[15] 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