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婉明.TCDC结硕果[J].国际贸易,1995(10):26-27.
[2] 涂金馥.浅谈援外国际培训的意义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海峡科学,2007(2):12-16.
[3] 陈静,张磊.高校援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探讨[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2008,18(2):70-73.
[4] 韩纪琴,陆华良,程伟华.中国政府教育援外短期培训项目有效性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3-88.
[5] 尚前名.中国援外战略新方向[J].瞭望,2011(2):46-47.
[6] 蒙玉玲,宋长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6):78-79.
[7] 张志新.国际技术扩散进程中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61(1):24-29.
[8] Xiu B.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host country productivity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0,62(2):477-493.
[9] 陈德铭.努力开创援外工作新局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援外工作会议精神[J].求是,2010(19):42-44.
[10] 曲海舟,李硕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教育,2011(4):40-44.
[11] 熊富强,曹猛,盛馨,等.大学生主体意识及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1(4):62-65.
[12] 邓瑾,陈剑“ . 入世”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4(4):42-44.
[13] 辛其兴.国内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比较[J].世界农业,2010(8):73-75.
[14] 陈春生.和谐理念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19-21.
[15] 王辉,张小诗,刘海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