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等.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 2 屠曾平,蔡惟涓,刘斌,等.杂种稻的光合适应性及光合生产力研究.中国水稻科学,1993,7(4):193~198 3 焦德茂,顾行影,季本华,等.水稻耐光氧化种质资源的简易筛选鉴定技术.中国水稻科学,1991,5(3):133~136 4 陈清泉,宋光泉,欧阳静仁.籼型杂交稻与常规稻米质特性差异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1,24(2):43~50 5 梁康迳,林文雄,陈志雄,等.不同生境下水稻稻米品质因子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2):25~28 6 顾行影, 焦德茂,查元渊,等.水稻耐光氧化种质资源的批量筛选与鉴定.江苏农业学报,1992,8(2):1~6 7 季本华,李霞,焦德茂.光抑制条件下水稻叶片内碳酸酐酶的适应调节及其生理作用.中国水稻科学,1997,11(4):238~240 8 林文雄,吴志强,梁义元.气候条件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中国农业气象,1992,13(2):4~8 9 李木英,石庆华,潘晓华.两系杂交稻籽粒灌浆的物质积累与生理活性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2):152~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