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世林,兰进,徐锦堂.天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1): 66-69.
[2] 徐锦堂,冉砚珠,郭顺星.天麻生活史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9,11(4):237-241.
[3] 李福后,王伟霞.天麻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 148-149.
[4] 史轶范,刘静.豫西南地区天麻有性繁殖高产技术[J].食药用菌, 2011,19(4):40-41.
[5] 姬生锋,徐书民,惠华军,等.天麻栽培的主要技术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2004(3):77-78.
[6] 林燕.2002—2011 年天麻研究的核心期刊载文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4365-4366.
[7] 李铜,姚梅,吕飞,等.秦岭北麓无公害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141-145.
[8] 张斌,付桂玲.秦岭山区天麻GAP规范化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5):53-54.
[9] 刘华,谭德仁,曾祥福,等.菌材伴栽与天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6(4):13-15.
[10] 刘冰,王后平,李海东,等.天麻共生蜜环菌菌包及替代菌材原料的筛选优化[J].食用菌,2012(4):23-25.
[11] 魏天儒.玉米芯拌栽天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1997(2):39.
[12] Hong I P, Chang K J, Lee T S, et al. The Growth and Elongation of Protocorm of Gastodia elata[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4,23(1):67-71.
[13] 秦松云.试论天麻有性繁殖与产量质量的相关性[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1):1-3.
[14] 胡龙湘.天麻人防地洞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84-86.
[15] 何晓华,梅盛德,沈承权,等.高温浅丘平坝天麻栽培技术[J].经济林研究,1996,14(1):23-24.
[16] 陈建国.大个体天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研究,2004(1): 103-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