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毛培胜,韩建国. 贮藏处理对老芒麦种子活力的影响[J].草业科学, 2003,20(4):16-19. [2] 李铁华,张伟,文仕知,等.贮藏温度与时间对榉树种子活力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9):1-5.
 [3] 朱萍,孔令琪,李高,等.贮藏温度对不同含水量老芒麦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6):101-108.
 [4] 李春杰,王彦荣,朱廷恒,等.紫花苜蓿种子对逆境贮藏条件的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8):957-961.
 [5] 张东晖,云锦凤,石凤敏,等.不同贮藏时间披碱草种子劣变及活力测定[J].草业科学, 2008,25(4):116-118.
 [6] Koostra P T, Harrington G F. Biochemical effects of age on membrane lipids of Cucumis sativus L. seed [J].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 1969(34):329-340.
 [7] McDonald M B. Seed deterioration: physiology, repair and assessment [J].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9,27(1):177-237.
 [8] 周国栋. 种子老化对老芒麦种质生理特性及遗传完整性变化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 李胜,张真,杨广兴,等.不同处理对麻黄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7,24(1):59-64.
 [10] 曾钦薇,谢永俊.人工老化诱导的油菜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12(2):11-13.
 [11] 戴志刚,王凤敏,陈基权,等.人工老化对红麻种子活力及基因组DNA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6):981-987.
 [12] 毛培胜,常淑娟,王玉红,等.人工老化处理对羊草种子膜透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8,17(6):66-70.
 [13] 孔令琪,王俊峰,刘国庆,等.苜蓿硬实种子对人工老化时间处理的生理响应[J].草地学报,2011,19(1):81-85.
 [14] 段莹,甄志高,赵晓环,等.花生种子老化对田间性状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5):36.
 [15] 黄善军,陈银龙.自然与人工老化粳稻种子活力与田间苗期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种子,2001(3):25.
 [16] 陆美莲,梁关生,乔爱民,等. 芥兰老化种子活力指标相关性分析[J]. 种子,2004,23(4):45-46,66.
 [17] 张永娟,韩蕊,原烨,等.罗布麻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J]. 草业科学,2011,28(12):2130-2135.
 [18] 王仲,邵红,张丽敏,等.荷兰豆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137-139.
 [19] 李鑫,王倩.不同含水量对大葱种子活力的影响[J].种子,2005,24 (4):12-15.
 [20] 陈怀梁,李庆梅,马风云,等. 超干处理两种落叶松种子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70-575.
 [21] 欧阳西荣. 种子活力与发芽环境对玉米种子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1):22-27.
 [22] 刘明久.人工老化对6个玉米杂交种活力的影响[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0,28(3):1-3.
 [23] 陈鹏,李玉红,王绮.不同含水量甜玉米种子抗老化作用及其机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79-83.
 [24] 刘霞,刘菲.蓝萼香茶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J].种子,2012,31(4):27-30.
 [25] 杨莉莉.人工老化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26] 王玉红.高羊茅、老芒麦、燕麦种子劣变与膜结构和透性关系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27] 孙春青,杨伟,戴忠良,等.人工老化处理对结球甘蓝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8):1615-1620.
 [28] 马书燕,李吉跃,彭祚登.人工老化过程中柔枝松种子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种子,2011,30(5):9-14.
 [29] 王琼.人工老化家榆种子程序性死亡胞核形态学特征及信号转导途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0] 林莹.老化大豆胚轴细胞死亡生物学基础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31] 田茜,辛霞,卢新雄,等. 植物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关系的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2):283-287.
 [32] Song S Q, Fredlund K M, Moller I M. Changes in low-molecular weight heat shock protein 22 of mitochondria during high-temperature accelerated ageing of Beta vulgaris L. Seeds[J].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2001,27(1):73-81
 [33] 赵垦田,李立华.人工老化过程红松种胚细胞物质外渗和超微结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3):5-7.
 [34] 周晶,王彦荣.人工老化处理对垂穗披碱草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28(7):1275-1279.
 [35] 李淑梅,董丽平,孙君艳,等.人工加速老化对2个小麦品种发芽和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5):18-20.
 [36] 马跃青,张雷,吴卫国,等.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储藏特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6):61-65.
 [37] 辛霞.种子保存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38] 杨建肖,王桂荣,张永升,等. 钾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4):145-148.
 [39] 刘毓侠,王铁固.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2,20(4): 90-94.
 [40] 王彦荣,余玲,刘友良,等. 数种牧草种子劣变的生活力与膜透性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2,11(3):85-91.
 [41] 孔令琪. 贮藏时间对不同含水量燕麦种子劣变的影响[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0.
 [42] 李雪峰,邹学校,刘志敏. 辣椒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生理生化变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265-268.
 [43] 帕提曼·阿布都热合曼,林辰壹,艾克怕尔·吾买尔. 实葶葱种子老化过程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1,34(2): 125-128.
 [44] 薄丽萍,吴震,蒋芳玲,等.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特性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的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4):0724-0730.
 [45] 付华,王彦荣,余玲. 老化处理对几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1,10(1):64-70.
 [46] 阮松林,薛庆中.植物的种子引发[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2): 198-202.
 [47] 李媛媛,孙海燕,刘华,等.PEG浸种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J].种子,2011,30(1):45-48.
 [48] 付静尘,韩烈保.引发、老化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8, 27(3):71-73.
 [49] 李铁华,文仕知,喻勋林,等.聚乙二醇(PEG)渗调处理恢复和提高榉树种子活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87-888.
 [50] 苏利民,王萍,吕立峰,等.湿干处理对青椒种子发芽力及活力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7):33-35.
 [51] 王广印,马新立,韩世栋,等.吸湿-回干处理对人工老化萝卜种子发芽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8(2):81-84.
 [52] 包宝君,路海玲,肖华,等.吸湿-回干处理对红小豆种子活力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6):397-399.
 [53] 侯建伟,董礼华.吸湿-回干处理对人工老化翠菊种子活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43-13044.
 [54] 王文舒.超干贮藏与引发处理对白皮松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55] 郇述涛,景新明.吸湿-回干处理对提高番茄种子萌发期间高温耐性的作用及其生理效应[J].种子,2009,28(2):34-36.
 [56] 吴友根,黎庆培,陈祥伟.不同质量浓度的 Ca2+溶液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257-260.
 [57] 徐茂林,吴兰云,张文明.有机锌溶液对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86-2287.
 [58] 肖龙云,程嘉翎,刘佳种化学药剂处理对老化桑种子发芽力及种子活力的影响[J].种子,2011,30(10): 8-11.
 [59] 张福平,魏玲玲.IAA等对紫罗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2007,26(10):94-96.
 [60] 韩金龙,王同燕,于伟丽,等. 老化和磁场处理对大白菜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7):2,27.
 [61] 华宏,沈永宝,吴文,等.磁场对马尾松种子质量和 POD、 SOD酶活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3):39-42.
 [62] 高伟娜,顾小清,乔晓岚,等.高压静电场对老化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37-40.
 [63] 王旭明,洪法水,靳英.热击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长江蔬菜,1998(2):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