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宏升.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赵霞,吴方卫,著.农业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供应链管理视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03):49-58.
[4] 龚学琴,张洪吉.农业产业集群最新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 2008(18):124-126.
[5] 郑风田,程郁.创业家与中国农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基于云南斗南花卉个案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01):100- 107.
[6] 王晓.农业产业集群中的协同演化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12.
[7] 刘宏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8] Duncan H. Agriculture Industry Clusters[R]. New Leaf Publishing And Consulting,2008.
[9] 王建国.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5.
[10] 韦光.农业产业集群的识别及其动力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大桃集群产业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11] 滕祖华,王慧.中外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81-87.
[12] 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J].经济研究,2002(08):74-82,95.
[13] 郑风田,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竞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07):64-73,93.
[14] 白孝忠,何艳.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动力机制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4):1-5.
[15] 黄汉权.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机制——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6] 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测度和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7] 孙慧,李小双,李苑.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综合使用及其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1):60-63.
[18] 李春娟,尤振来.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综述及评价[J].城市问题,2008 (12):29-33.
[19] 孙颔等主编.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0] 周敏李,薛恒新,张洪珍.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分析——基于江苏的数据[J].技术经济,2010(07):72-78.
[21] 程玉桂.江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识别与优劣势分析——基于区位商(LQ)理论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07):218-221.
[22] 柳潇.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判定与特征识别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23] 李二玲,史焱文,李小建.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业创新体系结构分析——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2 (11):113-119.
[24] Bergman E M, Feser E J.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Clusters: Concepts and Comparative Applications[D]. Morganton, WV: Reg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