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福全,沈桐立,张子峰,等.一次热带风暴造成辽宁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2005,39(9):8-12.
[2] 吴正华.北方强降水的气候特征[J].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1988,3 (1):86-91.
[3]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15.
[4] 《华北暴雨》编写组.华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13.
[5] 郑秀雅,张廷治,白人海.东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19.
[6] 《西北暴雨》编写组.西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25.
[7] 程正泉,陈联寿,徐祥德,等.近 10 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J].气象,2005,31(12):327.
[8] 刘还珠.台风暴雨天气预报的现状和展望[J].气象,1998,24(7):5-9.
[9] 朱复成.影响台风移动因子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1989,5(1):33- 40.
[10] 董克勤,刘治军.台风路径与各层等压面上基本气流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5,35(2):132-137.
[11] 江吉喜.海表温度对台风移动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1996,12(3): 246-251.
[12] 许映龙,韩桂荣,麻素红,等.1109号超强台风“梅花”预报误差分析及思考[J].气象,2011,37(10):1196-1205.
[13] 许爱华,叶成志,欧阳里程,等“ . 云娜”台风登陆后的路径和降水的诊断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3):229-236.
[14] 寿绍文.天气学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82.
[15] 寿绍文,励申申,姚秀萍.中尺度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