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国昌,杜新法,陶荣祥.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进展和 21世纪研究设想[J].植物保护,2000,26(1):33-35.
[2] 潘国君,陈书强,宋成艳,等.寒地早粳品种稻瘟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236-238.
[3] 姜丽霞,朱海霞,纪仰慧,等.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3:134-136.
[4] 华南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76-79.
[5] 何永坤,阳园燕,罗孳孳.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业务预报技术研究[J].气象,2008,34(12):110-113.
[6] 黄春艳,朱传楹,张增敏,等.北方寒地稻区稻瘟病预测预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1998,14(5):27-29.
[7] 齐龙,马旭,梁柏,等.稻瘟病监测预测方法研究现状及流行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213-216.
[8] 杜晓宇,丁攀,陈晓娟,等.南充市水稻稻瘟病重发成因及治理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5):218-222.
[9] 董继新,董海涛,李德葆.水稻抗瘟性研究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8:99-102.
[10] 乐美旺,陈实,潘庆华,等.水稻稻瘟病菌侵染途径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2):101-105.
[11] 刘国权,孟昭河,任艳军,等.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1):211.
[12] 冯雷,柴荣耀,孙光明,等.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检测分级方法研究[J].光学与光谱分析,2009,29(10):2730-2733.
[13] 雷财林,张国民,程治军,等.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基因分析与抗病育种策略[J].作物学报,2011,37(1):18-27.
[14] 刘文强,李小湘,王淑红,等.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进展研究[J].杂交水稻,2009,24(3):1-7.
[15] 却志群.水稻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克隆[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25):7792-7793,7806.
|